40年前的一次長城修繕

  橫臥崇山峻嶺的長城,是獨特的景觀,也是中國人心靈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寫照。然而,1984年,一項航空遙感綜合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北京境內(nèi)的長城,有66%只剩土堆或殘壁;墻體完整,敵臺、垛口略殘的部分,僅占16.6%。北京境內(nèi)的長城失修嚴重。

  1984年7月5日,《北京晚報》頭版刊登了啟事,呼吁各單位和個人量力而為,參與贊助。在這項活動迎來40周年之際,為紀念那些為修繕長城工作做出貢獻的人,“薪火相傳 共礪國魂——慶祝‘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四十周年專題展”近日在首都博物館對外展出,呈現(xiàn)了那一段往事。

  時任《北京晚報》新聞部記者的蘇文洋早在1983年,就已經(jīng)關(guān)注到了長城損毀情況,他在一位受訪對象——成大林拍攝的兩千多張關(guān)于長城的照片中,看到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斷壁殘垣,在之后與北京市文物局同志一起到八達嶺長城踏勘的行程中,大家去到八達嶺長城的第二制高點——北七城臺時,看到腳下是光禿禿的土堆,垛口全部化為烏有。長城宛如一條遍體鱗傷、伏地沉睡的巨龍。

  蘇文洋和彼時北京日報社編委會成員們商議,有沒有一種可能“通過社會集資的方式來修長城?”經(jīng)過多方討論,1984年7月5日,《北京晚報》頭版頭條刊登了一則活動啟事——《北京晚報、八達嶺特區(qū)辦事處聯(lián)合舉辦“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呼吁各單位和個人量力而為,參與贊助。

  首都博物館“薪火相傳 共礪國魂——慶祝‘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四十周年專題展”將觀眾帶回40年前。

  余霞成綺,故事動人

  北京長城是中國長城文化史卷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國現(xiàn)有長城中保存最完好、價值最突出、工程最復雜、文化最豐富的段落。北京長城伴隨著古都北京悠久的建城史與建都史。1987年,北京八達嶺長城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代表,成為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

  正是因為對長城有著濃厚的情感,“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的公告一發(fā)布,就收到各種響應,其中尤其以最普通的老百姓們的回應與支持最為動人。

  首先是那些散落在各個村的長城磚得以被歸還。僅延慶西撥子鄉(xiāng)岔道村就歸還了1500多塊長城磚。這些背磚上山的身影、歸還城磚后的笑容也被鏡頭定格。

  其次,捐款的人絡繹不絕,書信像雪片一樣飛來:河南焦作孫樹村的社員陳小合,送來60元錢,希望給長城工地上的工人“熱天買點飲料,冬天買幾副手套”。參加過抗美援朝的河北興華貿(mào)易公司經(jīng)理張三海,捐出10000元,為的是自己的那份長城情結(jié);來自羊坊店小學二三四年級學生,集體捐贈了零花錢……

  “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自發(fā)起以來,也得到了全國人民和海外華僑的熱烈響應。全國上千萬人參與,巴基斯坦、希臘、美國等2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團體也積極捐款,募集資金達數(shù)千萬元。短短幾個月,完成了數(shù)年的工程量。通過社會贊助,北京及全國各地多個長城地段得到了修復,使得長城煥發(fā)新生。

  展覽的歷史照片中,一份份泛黃的文物工作簡報、社會贊助登記表、捐款名單等檔案,一個個報紙版面上的“豆腐塊兒”,還原出更多歷史細節(jié)。楊振寧等18位美籍華裔科學家為“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捐款;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拯救威尼斯及修復長城”活動,為北京捐款100萬法郎;希臘“船王”拉特希斯以全家的名義捐款100萬美元……往事如昨,余霞成綺,一段段動人故事,體現(xiàn)著古老又樸素的“眾志成城”的精神。

  修復長城

  就這樣,“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在歲月的河流中延續(xù)下去。1994年,活動開展10年之際,共收到海內(nèi)外贊助款6000余萬元,有關(guān)部門利用款項修復了14處長城重點地段。其中有八達嶺長城4000多米、慕田峪長城1800多米、司馬臺長城840米,總長超過6000米、城臺20多座。如今,這些長城段落作為北京的旅游勝地,每年吸引著數(shù)以千萬計的游客慕名而來。

  八達嶺長城在北京市區(qū)西北方向65千米處,在古代是拱衛(wèi)京畿的軍事要隘,如今則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1961年八達嶺長城被確定為第一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活動興起,各界人士響應捐助,八達嶺長城修復北六樓至北八樓段長城334米,敵臺2座。修復南四樓至南七樓段長城426米,墻臺、敵臺3座。1986年,修復北十樓至十二樓段長城578米,墻臺、敵臺2座。1988年至1989年修繕了北一、二、四樓和南四樓樓頂,復原維修北門鎖鑰平臺至南一樓之間內(nèi)墻墻體130米。

  2004年“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紀念碑在南二樓南平臺上落成。進入21世紀以來,八達嶺長城保護和維修工作一直在進行:向北遷回延伸到青龍橋和石佛寺關(guān)口,向南加固維修到南十七樓。

  慕田峪是明長城昌鎮(zhèn)黃花路屬下的一座關(guān)口,長城奇峻,山勢嵯峨。特別是慕田峪正關(guān)臺的三座敵樓并列守關(guān),讓人望而生畏。著名長城景觀箭扣、“牛角邊”“鷹飛倒仰”和“北京結(jié)”位于慕田峪長城西端,是萬里長城的精華所在。1984年8月慕田峪長城修復工程正式開工,修復了以慕田峪關(guān)為中心,自幕字1號敵樓至14號敵樓以西的北鋪房,總長2000米的城墻、敵樓、鋪房樓。

  司馬臺長城位于古北口鎮(zhèn)司馬臺村北。城墻依險峻山勢而筑,并以奇、特、險著稱于世。在“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活動中,司馬臺長城得到修繕加固,工程于1986年下半年進行勘察設計,1987年5月1日開工,1988年5月30日竣工,于1990年作為長城風景區(qū)對外開放,成為中外游人觀賞古長城的好去處。

  司馬臺長城在實施保護修繕的過程中,充分吸取了八達嶺長城、居庸關(guān)長城保護修繕中廣受質(zhì)疑的過度干預、大面積復原等影響真實性、完整性的問題和教訓,探索了最小干預的措施。

  金山嶺長城橫亙在河北省灤平縣與北京市密云縣交界地帶的燕山支脈上。1985年,社會各界為搶救保護金山嶺長城集資捐款。1986年,國務院公布金山嶺長城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7月1日金山嶺長城景區(qū)正式對游人開放。展覽現(xiàn)場展示的書信材料中可以看到灤平縣農(nóng)民在修復金山嶺長城中顯示出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保護長城的工作一直在進行。2016年9月,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攜手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發(fā)起“保護長城,加我一個”長城保護公益項目。該項目面向公眾開放了長城保護參與的線上渠道,是當年文化遺產(chǎn)類項目捐贈參與人數(shù)最多的公募項目。2017年9月騰訊公益正式開放公共募捐平臺,讓更多的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參與到保護長城的行動中來。

  2019年,《北京市長城文化帶保護發(fā)展規(guī)劃(2018年——2035年)》公布,以文化帶方式推進長城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傳承與利用,從“搶救性保護”向“預防性保護”“研究性修繕”并重轉(zhuǎn)變,為各國開展線性文化遺產(chǎn)保護貢獻了經(jīng)驗。

  近年來,隨著長城保護理念的更新、保護手段不斷提升,古老長城煥發(fā)新生。展覽還通過3D打印模型、多媒體互動展項等,展示了長城保護的“北京經(jīng)驗”。展覽結(jié)尾設置互動體驗區(qū),觀眾可以在“愛我長城 興我中華”活動倡議書下簽名,繼續(xù)書寫新的長城故事。

  (據(jù)澎湃新聞)

網(wǎng)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