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慈展會特別報道
   第08版:慈展會特別報道
   第09版:慈展會特別報道
   第10版:趨勢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國際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中國早期紅會如何應對信譽危機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慈展會特別報道

第08版
慈展會特別報道

第09版
慈展會特別報道

第10版
趨勢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國際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14年09月2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中國早期紅會如何應對信譽危機

    這張明信片上記載的是沈敦和成立的“萬國紅十字會”與鄂軍都督黎元洪的合影

    一百年前,張竹君組織起“中國赤十字會”,在戰(zhàn)場上出生入死救護大批傷員,也曾被譽為“中國的南丁格爾”。圖為張竹君(左圖中間系頭巾者)在漢陽十里鋪前線。

    1911年10月,中國紅十字會還處于草創(chuàng)時期,卻突然碰上一場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信譽危機。

    危機是由一名廣東籍奇女子引發(fā)的——她叫張竹君,廣州人,女醫(yī)師,因從小接觸西學,思想非常西化,經?!邦^戴禮帽,一身男式西裝,乘坐無頂小轎,或滑竿,穿街過市”;也多次在“演說會”上發(fā)表抨擊“封建禮教”的講演,有“女界梁啟超”之稱。

    三足鼎立的“紅十字”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南北交戰(zhàn)。戰(zhàn)爭是殘酷的,每天都會制造傷亡。當時在上海開辦醫(yī)院與女校的張竹君,便發(fā)起成立一個“中國赤十字會”,宣布“本人道主義,救護因戰(zhàn)受傷之人,不論何方面人,視同一體”的宗旨,赴前線救援傷員。

    在“中國赤十字會”成立之前,中國其實已經有一個“大清紅十字會”,那是由原來的“上海萬國紅十字會”改組而成的官立紅會,盛宣懷曾擔任過會長。武昌事變發(fā)生后,“大清紅十字會”因為具有濃厚的官辦色彩,難以中立;又因為官僚體制的僵化,運轉不靈。此時,“上海萬國紅十字會”的締造者、上海紳商沈敦和,非常不滿紅十字組織的官方化,干脆自立門戶,再造“萬國董事會”,成立“中國紅十字會”,并派出三支救護醫(yī)療隊奔赴前線救護傷員,在漢口等戰(zhàn)地成立野戰(zhàn)醫(yī)院,“救人宗旨不分革命軍、官軍”。

    就這樣,在1911年10月的大上海,出現(xiàn)了兩個紅十字組織,一是新派女性張竹君發(fā)起的“中國赤十字會”,一是上海紳商沈敦和領銜的“中國紅十字會”。而在遙遠的北京城內,還有一個近乎癱瘓的“大清紅十字會”。

    危機突發(fā)與應對

    就在這個時候,張竹君在上?!睹窳蟆飞习l(fā)表了一封公開信《張竹君致沈仲禮書》(仲禮為沈敦和之字),對沈敦和領導的中國紅十字會發(fā)起凌厲攻擊。公開信說:“公(指沈敦和)之罪尚可數(shù)乎?日俄一役,公異想天開,以萬國紅十字會搜刮資財;未幾而萬國紅十字會變?yōu)榇笄寮t十字會;及川鄂事起……公又將大清紅十字會變?yōu)榧澽k紅十字會。始之變也,殆欲掩外人之資也;繼之變也,又欲掩全國官民之資?!敝肛熒蚨睾鸵辉俑慕M紅十字會,無非是為了掩飾私吞善款的貪贓行為。

    張氏公開信又說,沈敦和組織萬國紅十字會時,廣東方面“匯至公處者二萬金,他國他省可以類推,而公未嘗有一次報告”;“公倘尚恤人言,則請將八年來收支之數(shù)報告,否則當以吾粵所捐二萬金還諸吾粵”。張竹君要求沈敦和公開紅十字會的財務開支,自證清白,否則,她將代表粵人討回當初捐給萬國紅十字會的“二萬金”。

    張竹君的這封公開信,對沈敦和個人的聲譽和紅十字會的公信來說,殺傷力都是非常大的。沈敦和將如何自證清白呢?裝聾作???還是指使上海的巡捕以“誹謗罪”將張竹君抓起來?

    沈敦和選擇在《申報》發(fā)表回應張竹君質疑的公開信《沈仲禮駁張竹君女士書》。公開信中,沈敦和首先說明了他與同仁締造紅十字會的艱辛歷程:1904年,因看到日俄戰(zhàn)爭導致出現(xiàn)大量傷員,沈敦和等紳商發(fā)起成立上海萬國紅十字會,派員進入東北戰(zhàn)地救濟和運送難民。日俄戰(zhàn)爭結束,清政府將萬國紅十字會改組為大清紅十字會,強化了官方控制。但這是沈敦和一直反對的。沈氏認為,“中國之有紅十字會,于今八年,國家承認,全球承認,而始終不離乎紳辦,本無所掩,更何所謂變乎?”張竹君指責沈敦和“善變”“竊慈善二字欺世盜名”,應該說是不合事實的。

    沈敦和又解釋說,自紅十字會成立以來,他本人一直沒有經手任何公款,“鄙人辦理慈善事業(yè),雖募款三百余萬,未嘗經理銀錢,紅十字會財政歷由會計總董施子英觀察主持,逐年賬目俱在”;“總董文案及管理銀錢者兼為查賬董事,賬目至少一個月查一次”。之所以最后結算的賬目未造冊公告,是因為紅十字會投資的公益項目目前剛剛完工,“施觀察正在趕造報銷,以副中外捐戶樂觀厥成之意。造竣后自當刊冊宣布,女士拭目俟之可矣”。

    沈敦和一一回應張竹君的詰難,沒有回避即使是最尖刻的質問。從當時的社會反饋來看,沈敦和的“危機公關”是成功的,張竹君咄咄逼人的發(fā)難,并未讓紅十字會的信譽受損,公眾對紅會的支持未見減退。張竹君似乎也無心戀戰(zhàn),放了一炮之后便偃旗息鼓了,連她組織的“赤十字會”也很快解散。

    很奇怪張竹君為什么要突然向沈敦和放炮,沈敦和以為是出于私怨——八年前,張竹君曾要求萬國紅十字會派她赴東北救護傷員,但沈敦和最終沒有派給她任務,讓她一直耿耿于懷。但沈敦和大概低估了張竹君,這位“女界梁啟超”怎么可能如此雞腸小肚。張竹君其實另有大圖——在開往武漢的“中國赤十字會”救護團中,有4名并無醫(yī)護執(zhí)照且使用化名的“男女醫(yī)生”,分別是黃興、宋教仁、陳果夫、徐宗漢。原來張竹君炮打沈敦和的“中國紅十字會”,意在奪取“中國赤十字會”的主導權,掩護革命黨人進入戰(zhàn)地。

    沈敦和以及他組建的“中國紅十字會”在張竹君別有用心的突襲之下,之所以能夠保全信譽,主要應得益于兩個因素。

    一是沈敦和本人的信用。沈氏出身于紳商之家,家境殷實,他本身也受過歐美優(yōu)良的教育,歸國后為洋務派大員所賞識,協(xié)助辦理洋務,并主持社會公益事業(yè),在上海紳商中威望很高。以他的身份、財富、聲望、地位,完全沒有必要借紅會之名撈錢。他在國家危難之際,組建紅十字會,是傳統(tǒng)士紳精神的體現(xiàn)。晚清時期的東南社會,活躍著一個富有公共關懷又有號召力的士紳—紳商群體,當時的人們對此并不陌生。所以,當沈敦和說:“鄙人之于紅十字會,薪水夫馬絲毫無所取,本非圖利而來。”公眾對其是相信的。

    二是紅十字會本身已初步建成一套值得信賴的制度。晚清、民國時期的慈善組織都有一個慣例,即定期在《申報》《大公報》等報章上刊登鳴謝廣告,將每一筆捐款的數(shù)額一一列出,以示感謝,同時也接受社會監(jiān)督,這種廣告叫做“征信錄”。有些慈善組織也會自己編印“征信錄”,將一個結算期內的各項收支明細,羅列在冊,分送社會各界。沈敦和主持的紅十字會,也一直按照慣例刊登、編印“征信錄”。今天在舊書攤中,還可以找到一些中國早期紅十字會的“征信錄”,學者謝泳便淘得一冊編印于民國十七年的《中國紅十字會時役醫(yī)院征信錄》。

    沈敦和曾參與組建的華洋義賑會,其財務制度尤其周密:每一年,總會的事務所司庫都會將本年度總會和各分會資產、收支、負債、積存、賑款用途等情況,一一造冊列明,向執(zhí)委會報告,執(zhí)委會則聘請第三方機構對年度收支狀況進行核查,審查無誤后,匯總編入總會賬目,并編印成《華洋義賑會年度賑務報告書》(即“征信錄”),以中英文公諸于眾。

    1912年7月,由于南北和局已成,民國誕生,戰(zhàn)爭結束,沈敦和領銜的中國紅十字會“萬國董事會”在上海召開報告大會,報告了自辛亥起事以來紅會的救護概略、辦事成績、收支賬目等。最后,由萬國董事會議長蘇瑪利宣布:“中國戰(zhàn)事已息,董事會全體辭退,銀錢存款經眾議決,仍由會計董事正金銀行倪玉君、朱葆三君執(zhí)管。”

    士紳的精神,周密的制度,這是近代中國民間慈善事業(yè)得以大放異彩的兩大因素。

    (本文作者為歷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