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社會創(chuàng)新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自述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國際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2013)年度工作報告摘要
不到兩成網(wǎng)友愿意向國外的機構或個人進行捐贈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社會創(chuàng)新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自述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國際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不到兩成網(wǎng)友愿意向國外的機構或個人進行捐贈

    1.你怎么看待企業(yè)家向國外高校等機構捐款這件事?

    A、不應該。作為中國的企業(yè)家,應該更多關注國內。

    49.49%

    B、值得提倡。慈善不分國界,中國人應該具有國際視野。

    12.18%

    C、捐贈的方向和領域是個人自由,旁人無權干涉。38.33%

    2.你會向國外的機構或個人進行捐贈嗎?

    A、不會,國內本來就有許多人需要幫助。61.55%

    B、會,捐贈需要考慮的是對方是否需要幫助,而不是國別。

    19.89%

    C、不清楚,需要看具體情況。

    18.56%

    3.國內的高校等機構應該怎樣做才能在“捐贈競爭”中勝出?

    A、使機構更加透明公開,更有公信力。63.26%

    B、進行機構改革,提高服務意識與能力。16.18%

    C、推動公益慈善法規(guī)政策的修訂,營造更好的捐贈環(huán)境。

    20.56%

    截至11月6日9時

    日前,SOHO中國基金會與美國耶魯大學在北京簽訂了金額為1000萬美元的“SOHO中國助學金協(xié)議”,用于資助在耶魯大學就讀的中國學生。

    SOHO中國助學金成立于今年7月,計劃捐助1億美元,用于資助在世界一流大學攻讀本科課程的中國學生。第一筆1500萬美元捐贈給哈佛大學后,潘石屹夫婦遭遇了眾多網(wǎng)友的質疑,焦點集中于為何捐給國外,而不在國內捐贈等方面。但基金會并沒有因為質疑而停止向國外高校捐贈的步伐。

    其實,潘石屹夫婦并非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因為向國外進行大額捐贈而引起爭議的企業(yè)家。9月份,香港恒隆集團及恒隆地產陳曾熙家族旗下的晨興基金會向美國哈佛大學捐贈3.5億美元,支持該大學的公共衛(wèi)生學院,同樣引起種種爭議。

    很多網(wǎng)友認為在捐贈時候應該首先考慮本國國情。英國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學學院院長姚樹潔發(fā)表博文,認為潘石屹不給國內大學捐款是“看不起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有網(wǎng)友質疑:“能到國外讀書的學生有幾個家庭貧困的?”

    也有網(wǎng)友認為,捐贈和愛心無國界,不應該在奉獻愛心的問題上過于狹隘,也有很多國際機構在國內做公益,中國的貧困地區(qū)和受災之時也接受過國際的援助,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也應該將愛心奉獻出去。

    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楊東平則表示,捐款是個人自由,但建議將捐贈的目光投向更多地方院校、面向農村學生的職業(yè)院校,專門資助西部地區(qū)的貧困高中生、女學生,這樣的捐贈對教育的貢獻要大得多。

    究竟該如何看待向國外進行大額捐贈的行為?隨著事件的發(fā)展,大家的態(tài)度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公益時報》與鳳凰公益聯(lián)手推出益調查——你會向國外的機構或個人進行捐贈嗎?

    本次調查從11月4日16時開始,截至11月6日9時,共6214名網(wǎng)友參與了本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公益慈善領域,網(wǎng)友更多關注的還是國內,國際視野尚待開發(fā)。

    只有12.18%的網(wǎng)友認為企業(yè)家向國外高校等機構捐款值得提倡,認為不應該的則達到了49.49%。與此同時,選擇會向國外的機構或個人進行捐贈的網(wǎng)友也只占19.89%。

    對于“國內的高校等機構應該怎樣做才能在‘捐贈競爭’中勝出”這一問題,63.26%的網(wǎng)友選擇了使機構更加透明公開,更有公信力。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各類接受社會捐贈的機構在信息公開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網(wǎng)友留言:

    kwyjibo:錢是正當賺來的不是搶來的。只要是正當收入,如何使用是他自己的事情。

    夜之暗光:中國很多農村和偏遠山區(qū)的失學兒童那么多,教學條件惡劣,為什么不先改善他們的環(huán)境和生存狀態(tài)呢?

    新浪網(wǎng)友:借一句話說:科學是無國界,但科學家是有國界的。

    Refindal:在企業(yè)家紛紛向國外捐款的態(tài)勢下,別急著批判,對國內的體制和做法進行冷靜的反思,完善慈善捐贈體系、改善官辦高校的運轉思路,以開放的心態(tài)面對一個全球化的社會,才能讓捐者放心,受者獲益。

    禮志:對中國慈善走向世界不僅要鼓勵,還要為之點贊。這些慈善家在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同時,也是在給中國的國際形象加分。

    ■ 見習記者 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