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專題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年檢
   第13版:年檢
   第14版:年檢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社會責任與家族責任是一體的
不懂“場景”就是不懂“網絡募捐”
淺析公眾捐贈型公益項目的
信任建立問題(上)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專題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年檢

第13版
年檢

第14版
年檢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社會責任與家族責任是一體的

    崔子研/文

    資深公益人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家族財富急劇增長,榮登各種富豪榜的人也多了起來。因此,把中國和美國富豪進行公益慈善比較的事時有發(fā)生。網上有個說法就是中國富豪做公益慈善的投入僅為美國富豪的1/50、中國人均公益慈善捐款是美國人均的1/5500,聽來很為中國富豪、中國人汗顏。尤其是有些富豪揮金如土、極盡奢華,為什么就不能做成家族基金會,為社會做些公益慈善的事呢?

    新中國建立后,在近30年計劃經濟時代里,一切靠政府,貧富差距很小,慈善既沒有組織,也沒有市場,慈善的概念早已被人們淡忘;改革開放的前十多年,全社會一直處于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讓一部分地區(qū)先富起來的狀態(tài),公益慈善還沒提上日程,社會責任還是個生名詞;再之后的二十幾年,經濟社會發(fā)展向統(tǒng)籌和科學發(fā)展遞進,公益慈善也應時而起,法律制度逐步出臺,公益慈善組織迅速發(fā)展,人們的公益慈善認識也同時得到發(fā)展。而這一認識發(fā)展過程將是漫長的、逐步的。

    現在中國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富豪也多了起來。但在這些數據的背后,還有幾個數據也十分重要。一是人均財富數據,二是農民比例數據,三是社會保障數據,四是公共設施數據。中國的富豪在現實情況下,要在買房、養(yǎng)老、子女教育、醫(yī)療等各方面,考慮上下幾輩人、延續(xù)數十年的安全生存和發(fā)展,有的甚至要考慮整個家族,如果沒有足夠的財富積累,沒有足夠的自我保障能力,就不能從根本上保證實現提高生存質量、家族延續(xù),因為富豪是不會再把貧窮當成奮斗目標的,這也不是社會發(fā)展的目的。同時還要考慮經營的高風險、高成本,政策的穩(wěn)定性、有效性,社會的承負力、消化力,家族的發(fā)展力、持續(xù)力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會斟酌發(fā)展家族事業(yè)和投身公益慈善的選擇,以不致使自己的企業(yè)滑坡乃至影響家族、員工生存,成為新的弱勢群體,更做不到裸捐。富豪保證自身的正常健康發(fā)展是社會發(fā)展、公益慈善發(fā)展的必要條件。至于個人所得稅、遺產稅改革等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

    改革開放后的“富一代”有很大一部分是靠機遇、靠艱辛而取得成功,在大浪淘沙中成長,有成功的喜悅,更有世道維艱的感慨,少有升華到除享受物質財富之外更高一層次情操養(yǎng)成。能做到遵紀守法,但不一定能做到道德高尚,慈善情懷,也會淡視社會責任;而“富二代”們在體驗物質享受同時,也沒能從他們的父輩那里和社會中,更多地體會到道德與責任,有的可能恰恰相反,物欲橫流。“富一代”和“富二代”情操的升華、責任的跨越,也絕非一朝一夕的事。

    人們對于財富,對于自身來講,除卻生存需要、發(fā)展需要,還會有享樂需要、虛榮需要;對社會來講,有他人的需要、社會的需要、弱勢人群的需要等。但最為矛盾的是自身消費的奢侈和社會需要的短缺。其實,財富在滿足自身生存與發(fā)展、企業(yè)生存與發(fā)展、家族生存與發(fā)展之余,最終都得歸于社會,只是回歸的時間不同、方式不同、效果不同、境界不同而已。社會責任在某種意義上講,實際就是自身責任就是家族責任,是一體的。行有余力做公益慈善,傳承財富與慈善互動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