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條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人物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專題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專題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支教:從短期行為到長期堅持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條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人物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專題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專題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16年05月3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支教:從短期行為到長期堅持

    孩子們認真地聽支教老師上課

    張蕾和學生們玩游戲

    陜西魏嫄老師的皮影課:一個手電筒、一張白紙,孩子自己動手剪紙人、寫故事,就構成了一堂簡單的皮影課

    貴州屈奇勛:小組合作搭建紙塔

    到今年7月,張蕾在甘肅會寧農村的支教生活就要結束。對于這位從英國留學回來的姑娘來說,一個學期的支教經歷尤為難忘。在她的潛意識里,支教地區(qū)的經濟條件都很差,孩子們吃不飽穿不暖、無學可上是普遍現(xiàn)象。但幾個月下來,張蕾對“支教”二字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支教不僅僅是為了讓貧困地區(qū)的孩子有學上、有人教,更是為了盡己所能,改變貧困地區(qū)教育資源不平等的現(xiàn)狀。

    張蕾的話或許能引發(fā)共鳴:面對城鄉(xiāng)差距以及農村教育資源匱乏、分配不平等的現(xiàn)狀,很多公益組織和志愿者都愿意投入到支教項目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影響一個孩子、一個班級也是有價值的。而隨著教育問題尤其是農村教育不斷得到重視,公眾對支教意義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支教不只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工具,是彌補貧困地區(qū)教育資源匱乏的一種有效手段。

    彌補貧困地區(qū)教育資源不足

    2016年年初,張蕾通過筆試、教案設計、試講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最終通過了彩虹公益社篩選,成為甘肅會寧地區(qū)一名鄉(xiāng)村小學支教老師,教三四五年級英語,三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科學等課程?!斑@里的情況比我想象的要好一些,大部分孩子可以吃飽穿暖,”張蕾在總結自己的支教感受時談道:“會寧縣是有名的狀元縣,對教育很重視,但就農村小學而言,教育資源仍很匱乏?!?/p>

    彩虹公益社的支教地點主要是西北地區(qū)鄉(xiāng)村小學。由于一些農村學校規(guī)模偏小,教育部門以及社會力量對當?shù)氐耐度敫虺擎?zhèn)學校,導致農村學校教育資源十分匱乏。這樣的學校往往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教師數(shù)量嚴重不足,教師結構出現(xiàn)斷層——老教師面臨退休,而由于待遇以及發(fā)展空間等問題,年輕的教師又留不住。

    張蕾談道:“學校最缺語言方面的老師,由于當?shù)乩蠋煼窖暂^重,英語單詞的發(fā)音不太標準,而離開了英語老師,孩子們回家沒有任何英語聽力訓練的來源。此外,音樂、美術等藝術方面的老師也很匱乏,孩子們很難得到藝術的啟迪?!?/p>

    因此,彩虹公益社項目官羅晗非常認可支教項目的價值,“我覺得支教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我們就是在教育資源不平等的大背景下開展工作,支教確實能彌補當?shù)亟虒W資源的不足?!睋_晗介紹,彩虹公益社的服務地區(qū)現(xiàn)在已經進入到一個孩子想上學、也有條件上學,但是學校的教育質量不好這樣一個階段,而大涼山地區(qū)還停留在孩子想上學但是沒學??缮系碾A段,“因此,我覺得支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因地制宜的教育創(chuàng)新模式,給當?shù)貙W校注入了一股新鮮的力量?!?/p>

    近年來,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在硬件上的差距在一點點縮小,而在教育資源分配等方面,兩者差距還很明顯。為中國而教理事荊攀表示,“社會對教師職業(yè)的認知已發(fā)生變化,由于待遇、晉升空間等現(xiàn)實問題,教師對很多人來說已不再是一個特別吸引人的職業(yè),尤其是在農村地區(qū)。這進一步加劇了教育資源不平等現(xiàn)狀。”

    為孩子們提供成長陪伴

    在張蕾看來,支教是否有意義,最終還要從孩子們身上去看,只要有一個學生因為他們改變,努力就沒有白費。但支教不只是上課那么簡單。在農村地區(qū),很多支教學校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因此支教期限設計、項目的可持續(xù)性以及效果都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孩子們不需要憐憫,他們需要的是能夠有尊嚴地生活?!闭劦讲屎绻嫔缰Ы添椖康睦砟睿_晗表示,“我們的長期支教老師招募堅持寧缺毋濫的原則,志愿者至少要堅持一個學期。因為我們的服務對象是孩子,他們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所以必須要重視志愿者的篩選,把人員更替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在課堂上,張蕾和彩虹公益社的其他支教老師一直堅持一個主題:陪伴。

    對此,羅晗表示,“對處于成長階段的孩子來說,學好文化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人陪伴,給予他們精神上的引導。我們要做的,一是新鮮知識理念的引入,二是成長的陪伴,這才是長期支教的意義,短期見效快的那種結果不是我們的目的?!币虼?,每堂課老師們都會收集孩子對老師和授課內容的反饋,今后還計劃為每一個學生建立檔案,以幫助后來的志愿者在最短時間內了解學生情況,進入工作狀態(tài),并持續(xù)發(fā)揮正面的影響。此外,機構還會派專人到支教點進行督導,去聽志愿者講課,和孩子進行溝通,以便及時了解他們的想法和訴求,保證教學質量。

    而在支教期限設置方面,為中國而教的要求更為明確:志愿者將作為一線全職教師,到農村任教兩年,并且統(tǒng)一納入學校管理。也就是說,這不僅僅是一次支教行動,更是一份工作。荊攀表示,之所以設置兩年的期限是出于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是對于兒童來說,以完整的學年安排支教老師的教學,可以避免孩子因老師頻繁更換而產生的被拋棄感,因為很多孩子是留守兒童,他們的心理比較敏感,這樣能夠減少對孩子的心理傷害;另一方面,從經驗上來說,兩年是一個老師適應并且能夠做出成績的時間——對支教老師來說,第一個半年是適應期,第二個半年是穩(wěn)定期,老師可以開始做事并且能夠做好;到了第二年老師就有了清晰的目標,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且開始做出成績?!?/p>

    荊攀表示,每年都會有支教期滿的志愿者申請留下,他們或是因為不舍,或是希望繼續(xù)自己的教育創(chuàng)新。而到了支教的第三年,志愿者們能夠做得非常好,并且還可以指導新來的志愿者,“因此我們也在考慮開放在崗志愿者第三年的申請,一方面對推動當?shù)亟逃l(fā)展有積極作用,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證項目的可持續(xù)性?!?/p>

    將公益資源引入農村教育

    為了了解貧困山區(qū)小學教學現(xiàn)狀以及對支教項目的需求,5月24日,記者跟隨志愿者實地走訪了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鄧家希望小學。鄧家希望小學緊鄰北川老縣城,距離地震遺址紀念館6公里,現(xiàn)有在校師生278人。據了解,這所學校的學生全部為農民工子弟,來自特困家庭。學校地處偏遠,經費緊張,正式教職工只有12人,師資力量十分薄弱。和張蕾所在學校情況類似,這所學校也亟需英語老師。由于待遇太低,很多英語老師最長堅持一年時間,最短的一個月就會離開,導致學校英語課無法正常開展。

    當天,沃爾瑪中國與四川省扶貧基金會合作,在鄧家希望小學發(fā)起了“夢啟航”支教基金項目。該基金將用于為學校聘請音、體、美和英語專業(yè)教師,支持師范專業(yè)高校學生在四川邊遠小學開展支教活動,從而緩解山區(qū)學校藝體教師缺乏的局面。

    事實上,類似的支教基金和彩虹公益社、為中國而教等公益機構更多的是發(fā)揮平臺的作用。借助這個平臺,可以引入教育領域的專家指導,聯(lián)系企業(yè)里有經驗的培訓師,凝聚公益領域的合作,并將這些資源整合在一起,通過支教這個切入點引入農村?!霸谔峁┵Y源和平臺的情況下,我們希望鼓勵和倡導更多年輕人關注和投身鄉(xiāng)村教育,能在現(xiàn)在和未來持續(xù)促進農村教育的變化和發(fā)展,共同推動教育公平發(fā)展。同時,我們也希望提高公眾對教師職業(yè)的認知度,讓更多人關注公益,共同推動公益人才的進步?!鼻G攀談道:“在不斷的探索中,我們也會產生新的想法。除了支教過程中對于志愿者老師的支持和培訓之外,我們還計劃將當?shù)氐睦蠋?、校長包括教育部門帶動起來,加強與他們的溝通和支持,從而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果,更好地促進鄉(xiāng)村教育的變革。”

    鏈接>>>

    彩虹公益社是由一群熱愛公益的志愿者于2011年7月18日創(chuàng)立的非營利慈善機構,于2014年2月在甘肅省民政廳注冊為民辦非企業(yè)單位——甘肅彩虹公益服務中心。其致力于鄉(xiāng)村孩子的健康成長,以及對當下鄉(xiāng)村變革進行探索。

    為中國而教(Teach Future China)成立于2008年,隸屬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2014年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冊成為民辦非企業(yè)單位——北京為華而教公益發(fā)展中心。其目標是支持優(yōu)秀大學畢業(yè)生到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農村學校全職任教兩年,期間提供持續(xù)而系統(tǒng)的培訓,培養(yǎng)和集結關心教育的優(yōu)秀人才,以此促進中國社會的進步。

    ■ 本報記者 皮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