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社會創(chuàng)新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年檢
   第15版:新聞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綠洲公益:兩年募集食物200余噸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社會創(chuàng)新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年檢

第15版
新聞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綠洲公益:兩年募集食物200余噸

    “分享冰箱”是食物銀行更直觀、更靈活的展現模式

    長壽社區(qū)食物銀行

    上個月,上海市普陀區(qū)長壽路街道普雄社區(qū)開了一家食物銀行,并推出了首臺“分享冰箱”,一時間引起極大關注。這家特殊的“銀行”由上海綠洲公益發(fā)展中心(以下簡稱綠洲公益)聯合上海長壽社區(qū)基金會共同推出,旨在收集可能被浪費的、可安全食用的余量食物,免費援助社區(qū)困難家庭和老年人,同時向居民倡導“惜食分享”理念,減少食物和物資浪費。

    事實上,早在2014年綠洲公益就在全國范圍內率先發(fā)起了食物銀行項目,并得到了中央財政支持。2015年3月,綠洲公益食物銀行作為大陸唯一一家食物銀行加入了全球食物銀行網絡。兩年多的時間,該項目共募集食物200余噸,6萬多人次因此受益。食物銀行起源于美國,后經加拿大傳入歐洲,在全球運營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對于中國來說,食物銀行還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因此,綠洲公益的探索也具有開創(chuàng)性和借鑒性意義。

    搭建平臺和橋梁

    綠洲公益成立于2004年11月,是上海第一家經民政局批準并正式注冊的民間環(huán)保組織。成立十幾年來,綠洲公益始終關注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城市綠色發(fā)展問題。2013年,綠洲公益在上海市發(fā)起了一項針對食物浪費的調研。調研結果顯示,78.5%的普通居民家庭有不同程度浪費仍可食用的食物;13.5%的餐館對采購的原材料有不同程度的浪費;38.5%的餐館表示客人在餐桌上的浪費情況非常嚴重;而便利店、中小型超市的鮮食類、零食類、飲品類等食物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費,因臨近保質期而提前下架的情況均超過50%。

    針對這種情況,綠洲公益開始探索解決食物浪費的辦法。2014年2月,綠洲公益創(chuàng)始人李冰發(fā)起了食物銀行項目。該項目希望把將被浪費的食物收集起來,這樣不僅能夠幫助貧困家庭,捐贈企業(yè)也能夠節(jié)約處理余量食物的成本,減少生產、消費環(huán)節(jié)的大批量浪費現象。同時,項目希望通過在社區(qū)倡導惜食理念,減少食用環(huán)節(jié)的浪費,在社區(qū)、商家之間構建一種新的資源、品牌營銷生態(tài)模式,最終致力于創(chuàng)建環(huán)保節(jié)約型社區(qū)。

    在食物銀行項目總監(jiān)張秋霞看來,食物銀行是一個橋梁,連接起余量食物和需要幫助的人群?!罢f到上海,大家都覺得這里沒有貧困人口。但當我們去社區(qū)調研的時候,結果非常令人震驚。由于房價、醫(yī)療、學費等各方面的花費都很高,所以醫(yī)療支出型的貧困和因物價上漲導致的貧困在上海其實是很多的,而且主要集中在六七十歲的老人身上。目前上海有近23萬低收入人口,他們就是我們要幫助的對象?!?/p>

    食物銀行的運作模式

    為快速高效地找到潛在受益群體,綠洲公益采取了多種方式,包括在街道居委會設立長期固定聯系窗口、接受社會公開申請、接受NGO及其他機構的推薦等。在確定受益對象之后,食物銀行會制定相應的援助方案,其發(fā)放的愛心食品包以大米、面粉、食用油為主,并根據實際情況搭配其他各類營養(yǎng)品或日用品。比如,針對0至3歲的孩子,他們會搭配奶粉;針對4至18歲的群體,他們會搭配飲料、罐裝食品等。此外,項目還會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援助方案。

    截至目前,綠洲公益食物銀行已有80多家固定捐贈方,多是全國知名企業(yè),也包括外資企業(yè)和做進口貿易的企業(yè),如光明生鮮、家樂福、現代牧業(yè)等。出于食品安全考慮,目前食物銀行只接受企業(yè)或者零售商等單位捐贈,不接受個人捐贈,且食物主要以易包裝類為主。通過分布在上海的50個授權分發(fā)點,募集來的食物將被快速分發(fā)出去。兩年多的時間,食物銀行共募集食物200余噸,6萬多人次因此受益。

    聯動多方資源

    自2014年開始,綠洲公益食物銀行得到了中央財政連續(xù)三年的資助,總金額為80萬元。然而,作為面向整個上海開展的項目,即使有中央財政的支持,項目的運作也面臨不少挑戰(zhàn)。

    “現在運營所需要的費用都是機構以前積累下來的。如果從商業(yè)的角度來看,目前我們這個項目還處于虧損狀態(tài),很多時候都是愛心企業(yè)幫我們承擔了物流和分發(fā)的工作。”據張秋霞介紹,目前綠洲公益共有七個人負責食物銀行項目,“項目剛開始運作時捐贈方很難找,我們要去做很多陌生拜訪,要不停地去跟人介紹,這是很費時費力的事情。此外,物流公司也很難找,要么是價格很貴,要么是很難溝通。而且,最初受益人對于食物銀行的理念并不認同,我們需要通過一次次的活動讓他們去認識,去品嘗,然后逐漸地接受。”

    因此,對于綠洲公益來說,必須聯動多方資源,保證項目順利運作。通過不斷的磨合,綠洲公益將企業(yè)、社區(qū)、學校乃至社會資源都吸納進了自己的公益鏈條,打造了一支可靠的志愿者隊伍。目前,食物銀行共有2000多名核心志愿者,分布在上海各個地區(qū),負責食物銀行的運營管理、食物分發(fā)、受益群體調研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同時,他們要保證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安全是大家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對于我們來說,所有的壓力都由我們的合作伙伴分擔?!睆埱锵几嬖V記者,“在捐贈環(huán)節(jié),企業(yè)要跟我們建立捐贈契約,保證食物是安全的。我們也會參考商業(yè)運作模式,去篩選企業(yè)的資質,包括企業(yè)提供的證書、背景資料、食品的檢驗資格等。另外,對于食物的存放環(huán)境、是否能食用,企業(yè)也需要進行確認。到了我們這里之后,一旦發(fā)現問題,我們也會追責。等食物到了倉庫、到了志愿者的手里后,我們會對志愿者進行培訓。志愿者需要辨識食物是不是能夠食用,除了用肉眼去看,有時候也要試吃。但就目前來講,捐贈方捐贈的食物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p>

    除了對食物的源頭進行把控、嚴格控制食物的分發(fā)流程,食物銀行還會對受益人進行滿意度反饋調研,并根據調研結果調整將要分發(fā)的食物,最大程度滿足受助者需求。

    2015年3月,作為大陸唯一一家食物銀行,綠洲公益食物銀行加入了全球食物銀行網絡。“這對我們提升品牌的影響力以及資源的引入幫助是非常大的。在國外,食物銀行有近半個世紀的歷史,它一方面帶給我們理念上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帶給我們一些技術上的支持和指導。現在我們每年都會去美國參加食物銀行年會,研究他們的模式。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們國家的情況,我們逐漸摸索出了自己獨特的模式?!睆埱锵颊劦?。

    打造食物銀行聯盟

    目前,綠洲公益在上海構建了一個完整的食物銀行網絡,通過社區(qū)食物銀行和授權分發(fā)點的形式覆蓋整個上海地區(qū)。不過,對于社區(qū)食物銀行以及授權分發(fā)點的設置,綠洲公益有著嚴格的審核標準?!拔覀兪紫葧M行調研,去看看其所在地區(qū)是否真的存在需要幫助的人群,他們是否認同我們的理念。之后,我們會去考察當地的志愿者資源是否具有可持續(xù)性。我們希望找到跟我們一樣有激情、把食物銀行當作事業(yè)的人,因此,食物銀行的推廣和復制也很慢。不過,我們也沒有想要做到一夜之間遍地開花?!?/p>

    在社區(qū)食物銀行實踐基礎上,綠洲公益推出了中國本土首套社區(qū)食物銀行運營手冊,致力于探索社區(qū)食物銀行本地消化的解決方案。手冊主要有三大功能:集中管理捐贈方基本背景信息、捐贈食物信息、被篩選認證過的受益方機構或受益人基本信息;追蹤捐贈食物的進、出動態(tài)數據;利用系統(tǒng)進行接收捐贈食物,分發(fā)捐贈食物的數據統(tǒng)計并傳遞給捐贈方和接收方。

    “通過這個手冊,外界可以了解我們是怎么搭積木的,但是積木能不能搭建起來,還要看幾個因素,包括當地的政策環(huán)境、人文因素以及志愿者文化。”張秋霞談道,“我們也想要在其他城市做項目的復制拓展,但是我們會遵循幾個原則。第一,跟當地具有專業(yè)背景的NGO合作,因為這些機構能夠得到政府的支持;第二,擁有自己的受益群體;第三,有志愿者基礎。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會去考量他們是不是認同食物銀行的理念?!?/p>

    上個月,綠洲公益聯合上海長壽社區(qū)基金會開設了一家社區(qū)食物銀行,并推出了首臺“分享冰箱”,一時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拔覀儸F在的食物主要分兩大類,一種是包裝類食物,一種是熟食類的?!窒肀洹俏覀冊谑焓愁愂称贩矫娴囊环N探索、一種載體,我們把它叫做‘愛的1.5公里’。我們希望在一些餐廳或者有余量食物資源的地區(qū)1.5公里之內,找到受益人,把食物盡快分發(fā)掉。”張秋霞坦言,“分享冰箱”是食物銀行一種更直觀、更靈活的模式,“我們在這上面投入的資源和精力最少,但它一下子就火了,所以我們也在反思是不是要改變原有的宣傳策略?!?/p>

    目前,除上海外,綠洲公益已在北京一所打工子弟學校設置了一個授權分發(fā)點,同時在深圳、成都、青島、烏魯木齊等城市展開合作。在張秋霞看來,食物銀行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大家都可以展示自己個性的一面。“相信未來食物銀行在各地都會成長出不同的模式和生態(tài),不一定是按照上海這種模式發(fā)展。我們希望共同分享經驗、共同成長,然后各自去努力,而不是像商業(yè)領域那樣,要求你加盟,然后我們進行直接管理。這樣的話食物銀行是沒有辦法成長起來的。這也是公益和商業(yè)的一大區(qū)別。我們可以通過聯盟的方式一起去做,實現多元化發(fā)展?!?/p>

    對于未來的規(guī)劃,張秋霞表示,她希望通過即將上線的數據管理系統(tǒng)解決捐贈過程中的溝通問題,從而節(jié)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同時,她也希望通過科技和網絡手段,讓更多人加入食物銀行網絡,實現余量食物實時分享,從而讓更多人受益,她說:“將上海打造成余量食物友好城市,這是我們的一個夢想。

    ■ 本報記者 皮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