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人物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年檢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將金融行業(yè)的專業(yè)和高效注入公益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年檢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容
2017年08月2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專訪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申宇:
將金融行業(yè)的專業(yè)和高效注入公益

    ■ 本報記者 王會賢

    2007年10月,一群金融機構與上市公司的專業(yè)管理人員在香港注冊了“真愛·夢想中國教育基金有限公司”;2008年8月,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真愛夢想”)在上海市民政局注冊為地方非公募基金會;2014年,真愛夢想轉為地方性公募基金會。

    真愛夢想所帶有的金融基因,讓我們平常用來形容公益項目的“公開透明”“專業(yè)化”“標準化”和“創(chuàng)新”等詞匯在它的身上有了更高一層的標準。在真愛夢想成立十周年之際,《公益時報》記者專訪了真愛夢想秘書長申宇,聽她描述高標準是怎樣煉成的。

    公益連鎖店的標準化和專業(yè)化

    《公益時報》:真愛夢想是全國第一家獲得ISO9001:2015認證的公益組織,公益項目標準化的過程是怎樣實現的?

    申宇:選擇做ISO認證,與我們項目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有關。

    標準化有兩個維度:產品和管理,兩方面都需要經過打磨才能具備標準化的條件。

    小作坊或許不需要管理,從賣菜到做飯,大廚一個人可以全包;但企業(yè)達到一定規(guī)模后,需要將每家門面都要進行標準統(tǒng)一——通過系統(tǒng)管理,降低人為不可控的風險,同時將產品復制推廣,形成規(guī)模效應。

    目前全國有近2800家夢想中心,可以把它想象成知識的連鎖店,經營這樣的連鎖店需要一套運營管理機制。

    比如在夢想中心的選點風控上,我們設計了評估和甄選方式,由學校申請,我們通過一套規(guī)則來打分篩選,然后再電話溝通、實地走訪,通過率為60%左右。通過這個流程,推動學校成為積極的行動者。

    在教室建設上,則把硬件建設部分拆分為12個步驟,物料也標準化,整個建設過程采取DIY的方式裝配。每個學校根據實際情況計算所需物料,由中央物流倉庫發(fā)送,然后學校根據建設手冊裝配,建設完成后由我們驗收。負責這方面的部門只有4個員工,通過這種方式,2016年共完成457間夢想中心,每間需要的建設時間為28天,而以前可能半年才能做完一間。這就是通過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在課程開發(fā)方面,早年是華東師范大學課程所幫我們搭建了課程體系。現在我們設立了自己的夢想課程研究院,有了獨立開發(fā)課程的能力,去年到今年,開發(fā)出9門課程,呼應國家提出的六大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造一套有機課程系統(tǒng)。

    在管理上,5年前,我們有意識地引進一套全流程管理體系。從戰(zhàn)略層面來說,我們有一套自上而下的管理流程,從橫向來說,籌資、研究、課程開發(fā)、采購、教師培訓等每一個業(yè)務模塊都有標準化管理體系。在后臺支持方面,IT系統(tǒng)、人力資源系統(tǒng)、財務管理系統(tǒng)都進行流程化,這個體系也在今年4月份通過了第三方認證。

    《公益時報》:標準化給基金會帶來了哪些便利?

    申宇:我們篤信,系統(tǒng)1%的提升超過個體100%的努力。

    最初我們就希望借鑒商業(yè)思維,提高公益項目的效率和有效性。所以最直觀的優(yōu)點就是效率和有效性提升,同時成本大大降低。比如最早時pad要到市場上買,現在有了供應商招投標系統(tǒng)、集中物流配送,這些都在規(guī)模化后使邊際成本不斷降低。

    當規(guī)模到達一定階段,自然會帶來一些風險。有了健全的系統(tǒng),則可以避免風險。將風險點植入系統(tǒng),進行風險評估。比如選點風控、支出審批。有了這樣的評估,就可以避免跑偏。

    其實不論是商業(yè)還是公益,成功的速度取決于反思和修正錯誤的速度。管理系統(tǒng)能夠把發(fā)生的事情都記錄下來,未來才有更多素材進行分析、反思。

    《公益時報》:“夢想教室”是業(yè)內知名的公益項目,在打造公益品牌方面有哪些心得?

    申宇:最主要的是口碑傳播。這里邊除了大家平時都注重的項目品質、專業(yè)管理、捐贈人參與等,還有比如強調差異化定位。我們希望被稱為素養(yǎng)教育公益項目的“第一品牌”,讓大家提到素養(yǎng)教育就想到真愛夢想。

    其次是保持品牌的一致性。夢想中心的產品盡管一直在升級迭代,理念在進化,但我們關注的方向沒有變。保持品牌一致性,也有助于擴大影響力。

    如果說真愛夢想在公益行業(yè)內還有些知名度,但在公眾層面的品牌知曉度還是不夠的。我們還是要堅持專業(yè)化路徑,不斷深耕,形成品牌效應。

    公益更要有信托責任意識

    《公益時報》:金融背景會讓基金會自帶哪些優(yōu)勢?

    申宇:金融行業(yè)的特點是強調信托責任,因為是為別人的資金理財,這點跟公益很像。我們的發(fā)起人大多來自金融行業(yè),信托責任是他們的職業(yè)習慣,所以公開透明就成為了真愛夢想的基因。要讓捐贈人相信機構,任何時候都要做到公開透明。

    但這個過程也經歷了三個階段。剛開始我們也先看其他公益機構年報怎么做,當時有些困惑,這些年報都是在以講故事的方式呈現,我們的2008年年報也是這樣的形式。但后來,因為職業(yè)習慣,我們借鑒了證監(jiān)會要求上市公司做信息披露的指引,甚至請到了證監(jiān)會的領導來做志愿者,這方面主要是用在數據上。第三個階段是2010年之后,在數據化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結構化披露模式。不是只報喜不報憂,我們把整年業(yè)務的反思和總結都寫入年報。2013年之后,由原來只是理事長、秘書長做年報,到每個職能部門從他們的角度做披露。

    另外,金融職業(yè)經理人對業(yè)績和專業(yè)性都有很高要求,專業(yè)、高效成為我們價值觀的一部分,影響到項目設計和執(zhí)行。

    《公益時報》:真愛夢想與國投泰康信托合作了國內首單股權慈善信托,這個慈善信托目前情況如何?

    申宇:真愛夢想目前已經發(fā)了兩單慈善信托,一個是去年9月1日的真愛夢想一號,現金類的。今年4月,跟國投泰康合作了真愛夢想二號,是首支股權類的慈善信托。未來我們也很看好慈善信托,這跟我們自身是金融行業(yè)出身有關,對于金融創(chuàng)新非常愿意嘗試。

    今年在慈善信托上還有兩個嘗試,一是嘗試將慈善組織作為單受托人,而不僅僅是執(zhí)行方,目前類似的只有一兩單。二是一單藝術品類的,一位藝術家把他的畫作捐贈出來做慈善信托,這個沒有先例。這涉及藝術品的托管、展覽、租賃,藝術品的運營和維護對我們來說肯定是有難度的。

    但相對其他慈善機構來說,我們在專業(yè)方面有一些優(yōu)勢。我們很多捐贈人來自金融行業(yè),也在跟他們做一些探討。

    向公募轉型:從聯(lián)合籌款到行業(yè)支持

    《公益時報》:真愛夢想2016年的籌款成績約1億元,但你表示2017年第一季度的籌款與需求差距很大,你認為問題在哪里?要如何解決?

    申宇:籌資分布本身是不穩(wěn)定的,我們籌資主要在下半年,捐方企業(yè)很多是下半年才做預算,而99公益日、真愛夢想的籌款晚宴也都是在下半年。所以同比來看,目前進度正常。

    但肯定還是有壓力,今年定的籌款目標是1.33億元。壓力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夢想中心現在有政府配資,但有時候政府配資先行,反倒是基金會需要考慮剩下的資金怎么籌措。而很多企業(yè)是有自己定點扶貧地區(qū)的,不能隨意調配到政府配資區(qū)域。另一方面是非限定性捐贈非常少,很少有人捐贈運營管理費用。

    非限定性部分其實沒有特別好的辦法。除了部分捐贈外,主要由投資收益來解決。此外就是做好節(jié)流,比如有很多隱性捐贈,像合作伙伴免費提供活動場地、商業(yè)機構免費提供員工培訓等,我們甚至有全職員工不領薪水,捐贈自己的時間和能力。

    項目資金不匹配的問題,我們在跟政府談,比如提高政府配資比例,甚至有些沿海地區(qū),政府愿意全資建設夢想中心。

    《公益時報》:我們怎樣維護捐贈人關系?

    申宇:所有公益組織維護的方式都差不多,精神上給予回報、項目反饋。真愛夢想的特色是,我們后臺信息系統(tǒng)可能是很多公益組織不具備的。比如,捐贈到賬后會自動反饋信息給捐贈人,真愛夢想平臺有捐贈人端口,捐贈人可以登陸查看項目進展,看到孩子們的變化。

    我們今年也在反思。商業(yè)機構是誰給錢誰是客戶,公益組織的客戶卻不僅僅是受益人。過去大家的眼睛盯在受益人,但我們要反思,怎樣提升捐贈人的感受度。我們要讓捐贈人成為參與者、傳播者。今年我們希望除了日常反饋,能夠讓一部分捐贈人和他的孩子親自去聽課,甚至參與到夢想中心的組建中。

    《公益時報》:十年發(fā)展,“夢想教室”已經日趨成熟,真愛夢想的項目方向會朝哪方面發(fā)展?

    申宇:我們有個口號是“真愛十年,從心開始”。夢想中心離我們的目標“讓全國的孩子自信、成功、有尊嚴”還有很長的距離。發(fā)展的方向還是先往縱深方向繼續(xù)努力。從去年開始,我們有了三院——教師發(fā)展學院、課程研究院、看見未來研究院,配合精細化運營,全面提升質量。

    橫向部分,首先希望承擔更多的行業(yè)使命,支持眾多教育公益組織。我們是從執(zhí)行型基金會發(fā)展起來的,一方面可以通過聯(lián)合勸募,大家共同發(fā)展;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工作坊,將我們的項目、管理經驗分享給大家。

    還有就是與企業(yè)做社會價值共創(chuàng),有些企業(yè)不想自己成立基金會,又不滿足于初級的公益方式,想做些有特色的項目,同時呼應自己的商業(yè)戰(zhàn)略,這也是CSR戰(zhàn)略的趨勢。真愛夢想會在這方面考慮。

    《公益時報》:真愛夢想原來是一家自成體系的基金會,現在與公益同行的合作越來越多,也參與到行業(yè)平臺建設上,這也是之后發(fā)展的一個方向么?

    申宇:這跟我們的成長歷史有關系,真愛夢想以前專注做自己的項目,在拿到公募資質后,才更像一個基金會,開始思考怎樣支持行業(yè)發(fā)展,跟更多機構聯(lián)合,以后也會更多參與行業(yè)建設。比如今年成為中國基金會發(fā)展論壇轉型后第一家加入的公募基金會。我們希望不僅把自己項目做好,也成為更有責任擔當的基金會,為行業(yè)多做貢獻。

    公益人都很不容易,組織越小,艱辛和挑戰(zhàn)越多,人才、薪酬等很多老問題尚待解決。但公益行業(yè)又很有朝氣,每年都在發(fā)展。我想我們要為公益生態(tài)做貢獻,還是先從自己的核心能力做起。先做好自己,再希望能產生示范效應。最近已經有機構來找我們學習ISO認證了。

    2007年10月,一群金融機構與上市公司的專業(yè)管理人員在香港注冊了“真愛·夢想中國教育基金有限公司”;2008年8月,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真愛夢想”)在上海市民政局注冊為地方非公募基金會;2014年,真愛夢想轉為地方性公募基金會。

    真愛夢想所帶有的金融基因,讓我們平常用來形容公益項目的“公開透明”“專業(yè)化”“標準化”和“創(chuàng)新”等詞匯在它的身上有了更高一層的標準。在真愛夢想成立十周年之際,《公益時報》記者專訪了真愛夢想秘書長申宇,聽她描述高標準是怎樣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