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社會創(chuàng)新
   第13版:國際
   第14版:專題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dangpu:
公益圈的“老鼠屎”還是“鯰魚”?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社會創(chuàng)新

第13版
國際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19年02月1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dangpu:
公益圈的“老鼠屎”還是“鯰魚”?

    制圖:彭聰

    原微信公眾號被封后,dangpu另起爐灶繼續(xù)發(fā)布質疑文章。

    ■ 本報記者 文梅

    最近一段時間,公益行業(yè)的微信朋友圈里不少人都在轉發(fā)一個名為“dangpu”的匿名作者寫的文章。這些文章內容直指某些公益機構和公益人、對相關公益項目執(zhí)行情況和財務數據予以質疑,內容犀利且充滿火藥味。

    “dangpu”及其文章在公益圈引發(fā)了很大的爭議。一部分支持者認為,“dangpu”是公益圈的“揭黑英雄”,他的舉動有利于推動中國公益自省自查自糾;反對者則痛斥,此人是一個躲在暗處臆想的“陰謀論者加精神病患者”。

    “dangpu”是誰?為什么要寫這些“揭黑”文章?文章信息源來自何處,真實性可有保證?發(fā)出這些文章的時候,作者是否想到過可能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日前,《公益時報》記者聯系到了“dangpu”,對其進行了約40分鐘的電話采訪。同時,記者也采訪了多位公益界人士,了解他們對這位“隱身者”的看法。

    dangpu是誰

    電話那頭的dangpu操著一口南方口音的普通話,說到激動處會對某一個詞或句子反復強調。在電話采訪的當天中午,他提前給《公益時報》記者發(fā)了一條視頻,還附了一條信息:“補充素材,哈!”視頻中記錄的是他和他的伙伴們的工作場景。

    根據dangpu本人的講述,他是“80后”,目前生活在廈門市,在一家劇本工作室工作。

    dangpu說,工作之外,他也會參與一些基金會的服務和項目拓展事務。他說自己對民間口述史一向頗感興趣,曾經參與過老兵口述史的公益項目,也在公益組織呆過兩三年,因此結識了一些公益圈的朋友,了解了一些公益機構的運作情況。

    dangpu告訴《公益時報》記者,最初開始動筆寫公益圈的事是因為“Metoo事件”,因為與他熟悉的一個工作伙伴就被曝遭到公益圈名人性騷擾。自此,dangpu也開始關注各公益組織及項目。

    dangpu說,自己本身是寫故事的人,寫公益行業(yè)的文章純屬意外。沒想到開了個頭之后,就一發(fā)不可收拾,一件事接一件事地寫。

    他說,對他而言這件事的意義在于讓大家明白,即便是公益這樣的好事情,大家也可以帶著質疑去觀察去走近,并非懷疑他們做得不好,而是希望他們做得更好?!耙驗槟愕挠^察和監(jiān)督讓他們變得更好”,他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情。

    但很顯然,事情的發(fā)展超出了這樣的預期。

    dangpu

    做了什么

    去年8月14日,dangpu在名為“未遂”的微信公眾號發(fā)布《希望自己算錯了,否則可能是公益圈幾千萬的龐氏騙局……》一文,質疑“免費午餐”公益項目財務賬目不平。主管“免費午餐”專項基金的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很快就此事予以回,稱管理費差額的產生是“免費午餐”和基金會對管理費的統(tǒng)計口徑不同所導致。

    8月16日,dangpu再次就該基金會的聲明發(fā)文回復稱,此前的質疑是合理的,不會收回。但同時也表示,“免費午餐”公益項目其本身沒有問題,真正的問題出在其他地方,希望公眾仍能為孩子們獻出善心。

    “免費午餐”一事至此算是畫上了一個句號。

    其后不久,dangpu又陸續(xù)刊發(fā)《請拖(編者注:原文如此)湊數、推app、關聯交易,中國平安和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真會玩》《誰轉告陳偉鴻先生一聲,您的合作伙伴們有點意思》等多篇文章。

    這些文章在公益圈引起很大爭議。

    “我對我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可以承擔法律責任。因為我展示出來的每一份報告、包括截圖證據什么的,都是真實的,而且是公開的?!眃angpu如是說。

    不過,2019年春節(jié)前夕,公益組織的一些微信群里頻頻有人轉發(fā)《實錘!當鋪親口承認:攻擊中國平安、抹黑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和免費午餐等公益組織,我都是故意算錯數據的!》這樣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稱,dangpu文章中很多數據都是故意算錯的,因而他對那些公益機構的質疑根本不具有可信性,是純粹的抹黑行為。

    對此,dangpu對《公益時報》記者說:“關于數據部分,90%的數據都是正確的,其實我只是在很微小的一兩個數據上設置陷阱。我后來也解釋了,為什么我要用錯誤的數據去說這個問題。其實所謂的‘誤差’就是你可以很容易地發(fā)現這個誤差的數據是什么。例如免費午餐的一千多萬誤差,如果數據是錯的,那基金會根本就沒有必要自查了。”

    “因為我知道正確的數據是什么,但我不可能直接去跟你們講正確的數據,因為如果我用了正確的數據,他們會倒推回去做賬……這樣我完全無法知道他們有沒有做正確的內部審查?!?/p>

    dangpu告訴《公益時報》記者,他在每一篇文章之后都強調了一點:他在數據上設置了陷阱,大家可以去找出他的陷阱在哪里。但他不是以攻擊哪個人、哪個機構的目的去做這件事情,他只是提出質疑說為什么這個數據會有這么大的誤差和不合理?所以他盡管設置了數據誤差,但所設置的誤差要不就是極度之小,不會影響整體統(tǒng)計結果,要么就很容易能讓人發(fā)現。在他看來,就算是“數據陷阱”,也是善意為之。

    那么dangpu信息源來自何處,他又如何保證其真實準確呢?這是公益圈人士質疑最多的問題。

    在采訪中,dangpu稱,他的信息源有二。首先是來自公益圈的朋友提供的一手信息,當他的這些朋友懷疑某個機構的某個項目存在問題,但因為各種現實條件的限制,不能站出來公開這件事時,就希望能夠通過他來質疑并發(fā)聲。

    其二,他說自己在文章中上傳的各種財務數據和截圖信息,都是公開可查的資料,只不過大多數人不會去關注而已。

    反應不一

    dangpu曾對一個鄉(xiāng)村公益項目屢發(fā)質疑,后發(fā)展到“爆粗口”的地步,這也使得他成為該項目支持者的眾矢之的?!豆鏁r報》記者試圖采訪這位機構的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情緒激動,表示dangpu言行粗俗、行為可恥,若自己與dangpu這樣的人出現在同一篇文章中是他的恥辱,且完全不屑于再提此事,最終拒絕了《公益時報》記者的采訪。

    對此事,dangpu給出的解釋是,自己的質疑并非在于該機構行政管理費用是否超支,而只是說它當年的支出跟前一年的支出相差十分懸殊。例如:它前一年的支出只有3%或者5%,等到了下一年就變成27%或28%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理由是什么?業(yè)務拓展了?員工增加了?這個數據上的偏差沒有任何解釋。他認為一個管理嚴謹的公益組織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不管怎樣,這個dangpu的出現,引發(fā)了公益圈很大的爭議。

    公益人劉洋軒認為,從Metoo到各個公益項目、基金會的財務公開信息,dangpu是給大家上了幾堂課:第一,組織的內部管理不能糊弄,專業(yè)、透明更是公益組織的立身之本;第二,倫理不能缺席,公益行業(yè)尤其需要謹慎;第三,行業(yè)內的權力關系不應只有一個勇士在反思。

    當然,如何有效地實現監(jiān)督很值得討論,但我更希望每一家公益組織都經得起挑戰(zhàn)。他說:“dangpu是勇敢的,采用一種相對激烈的方式來揭開丑陋的面紗”。

    (下轉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