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人物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社會創(chuàng)新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上接14版)
建設慈善之城的八個標準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社會創(chuàng)新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20年07月0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上接14版)

    (上接14版)

    “我們最開始服務的時候,都是我們的員工設計好活動,看上去非常豐富非常好?!钡嗄陚儾⒉毁I賬,他們不愿意進活動室、滿院子跑,有外出活動也不好好跟隨。

    后來,馮璐放手讓他們自己設計活動,工作人員只做必要的支持?!澳憔桶l(fā)現(xiàn)沒有人在(活動室)外面瞎跑了。當他的生活掌控在自己手里的時候,他沒那么焦慮了,情緒也更加穩(wěn)定了?!?/p>

    “你不能因為他是一個障礙者,就剝奪他的這些權利,然后美其名曰我是為了你好?!被仡欀С中闹钦系K青年的經歷,馮璐這樣總結?!皺嗬坏┻€給他,他是最容易一下就能領會的,因為他得到自由了?!?/p>

    【融合】

    “誰的成長沒有傷害啊?”李紅感嘆,當監(jiān)護者選擇放下過度保護和過度替代的“重擔”,將選擇的權利歸還給孩子,并堅定地維護他們的權利,社會中也將有更多人開始選擇正視和接納。

    十六年前,在廣州,曾有一位名叫戴榕的母親帶著她的兒子,一個典型的中度自閉癥兒童,給學校的校長、老師、班里每個同學的家長、社區(qū)保安和公交車司機都派了一封信。

    在信中,這位母親向所有人解釋了兒子作為自閉癥的特點與困難:“我很希望他能夠被學校和班級接納。如果我兒子影響和打擾了您的孩子,不管在什么時間,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我一定積極介入,但同時我也希望,您愿意引導您的孩子去接納我的孩子?!?/p>

    她的兒子一直從普通小學讀到了職業(yè)高中,今年已經23歲,依然是典型自閉癥。他在社區(qū)中生活,有時會無償幫面包店送面包,幫花店送花。他的同學還與他保持著聯(lián)系,小學聚會也不忘邀請他。

    類似的嘗試也正在全國各地落地。在北京南邊的豐臺區(qū),馮璐和同事們自2013年開始,協(xié)助了一批又一批心智障礙者青年去往普通社區(qū)中自主生活。故事通常從一處合租房開始,幾位青年擁有各自的房間,他們平時去上班或去利智活動,晚上又回到自己的小房間里,通常周末回一次父母家。

    “我們一般都是先由智力障礙的青年人‘入場’,建立良好的社區(qū)關系,自閉癥青年才慢慢進入。很多智力障礙的青年人情商很高。”

    “第一次帶青年人進入社區(qū),我們的社工除了支持青年人去做社區(qū)、物業(yè)、樓門長、保安、鄰居的拜訪外,還會和青年人討論在社區(qū)里看到其他人怎么打招呼。后來,我們去社區(qū)的青年人,哪怕是沒有語言的,也會微笑著和他人點頭?!?/p>

    入住的青年還在馮璐和同事們的協(xié)助下開始在社區(qū)里做志愿者,主動清掃老小區(qū)的衛(wèi)生死角,在不同的節(jié)日邀請社區(qū)黨員和居民一起做月餅、包粽子,還做了環(huán)保手工皂免費送給居民,邀請他們一起參與制作。

    “漸漸地,社區(qū)的人就看到,這些青年人其實很厲害,有自己擅長的事情。”鄰居們開始放棄偏見,青年人則開始獨自去社區(qū)里買菜、買米面,去下館子順便學習用餐禮儀,與社區(qū)的人說話、來往,學會自己管理錢,學會敲開鄰居家的門請他們幫忙修東西。

    “自主生活并不是獨立生活。我們每一個人都沒辦法獨立生活,都需要別人的支持?!瘪T璐解釋。

    多年來,她通過自主生活的試驗,看到了心智障礙青年身上的可能性:如果能夠獲得更多的參與空間,學著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他們也將不斷學習如何與社會相處,拓展和建立自己的社會資源網。他們可以擁有更高品質的生活和人生。

    【同一個世界】

    李紅不經意間踏入殘障支持領域,12年來轉戰(zhàn)了不同職能和機構,始終感受著這個領域的艱辛和挑戰(zhàn),卻再也沒離開。

    留住她的不僅是因親近而產生的感情?!皻堈峡瓷先ハ袷潜容^特殊化的領域,但實際上它所倡導的價值觀都是主流的,都是關于你怎么去看待生命的尊嚴,怎么看待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怎么理解什么是平等,什么是融合,什么是多元?!?/p>

    她說起戴榕給校長、老師、家長的那封信,信的最后有這樣一句話:“我相信他們在一起生活長大,您的孩子也會成為一個更完美的人?!?/p>

    那所小學的校長曾在畢業(yè)晚會上特別提到戴榕的兒子?!拔覀儗W校因為有了張峻綺同學,我們這些孩子可以成為更優(yōu)秀的人。他們將來無論成為市長、成為醫(yī)生、成為律師、成為記者,他們都因為從小接觸過這樣的一個人,相比那些沒有接觸過的人,將來會對這個群體有更多認識,他們會更懂得去愛別人?!?/p>

    “其實不是僅僅為了這個群體。殘障議題特別能放大人性的善,也容易放大人性的惡,特別能彰顯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崩罴t這樣總結。

    從社會角度來看,“這些兒童他進到普通學校是他的權利還是是他的錯?如果是他的權利,這個權利的保障又如何不傷害到其他兒童的受教育權利?學校的資源配置和機制有什么問題?這就反射到我們國家的資源配置,普通學校里沒有懂特殊教育的老師?!?/p>

    那次關于集體活動的爭論最后,李紅給兒子提了一個建議:“下次集體活動分組的時候,能不能你主動跟老師舉手,說你可以跟他一組?”她明白,無論是資源配置還是權利意識倡導,都不是一天或一年就能達成,但她想至少先讓自己的兒子真正意識到,那位智力障礙的同學,與我們活在同一個世界。

    馮璐則談起了自己的“職業(yè)倦怠”。去年10月,她曾一度因覺得自己阻礙了機構的發(fā)展而煩惱,可沒多久后,她就收到了那張索賠15萬元的律師函,為此忙碌了近半年,目前仍在努力推進。

    “越是這樣越要帶障礙者出行?!瘪T璐想讓更多人知道,尊重應該是互相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有這樣的群體在,你就是不應該在公共場所那么大聲講話?!?/p>

    “我要感謝士明,他就是天使!他讓我覺得當下有太多事情要做,我一定要留在機構?!彼兊酶鼒远?,“這根本就不是個體的問題,而是社會的障礙。我們要改變的,是這個環(huán)境?!?/p>

    (據微信公眾號“世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