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國際案例 > 垃圾填埋樂隊:貧民窟里飛出華麗樂章
垃圾填埋樂隊:貧民窟里飛出華麗樂章

2015-07-22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在南美洲巴拉圭首都亞松森市郊,有一個坐落于大型垃圾掩埋場的貧民窟社區(qū),名叫卡特烏拉(Cateura)。那里不乏在垃圾場拾荒的居民,也常見由廢棄物拼湊搭建出來的房屋。在這樣一個房屋所值價錢連一把小提琴都不如的貧困地方,竟孕育出一個將廢棄物回收改造成樂器的青少年管弦樂團。

樂團的大提琴由垃圾場找到的金屬油桶、木材、烹飪用肉槌組合而成。薩克斯風是用排水管、硬幣、鈕扣、餐具柄、玉米罐頭、啤酒瓶蓋做成。組成小提琴的材料包括油漆罐、比薩烤盤、叉子。至于樂團的鼓,鼓面甚至是用廢棄的X光片做成。

促成卡特烏拉“垃圾填埋樂隊”的靈魂人物是法維奧·查韋斯(Favio Chávez),原本他是垃圾填埋場工作的技術(shù)人員,幫助廢品回收者對垃圾進行分類,然而熱愛音樂的他也會每個周末為一個青年管弦樂隊當指揮,于是這些廢品回收人員請求查韋斯教他們的孩子樂器,這樣他們就不會在垃圾堆中玩耍來打發(fā)時間了。該地區(qū)的學生輟學率高達40%,為了不讓孩子們在垃圾場游蕩,他決定用音樂改變他們生活的想法。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查韋斯逐漸意識到,這些孩子若要取得進步,就需要有一把自己的樂器,這樣他們在家時才有更多的時間練習,但一把小提琴對他們來說實在太昂貴了。回收品制成的樂器就特別適合貧民窟的社區(qū)條件,畢竟若讓孩子帶一把昂貴的樂器回去位于貧民窟的家,就算不因無處收藏而被偷盜,也難保不被家人拿去變賣以購買當?shù)胤簽E的酒精與毒品。

化腐朽為神奇、化垃圾為音樂的另一個關(guān)鍵人物,法維奧的伙伴“可樂”,這位拾荒工匠在7歲時失去父親,從那時起他就得工作以幫助母親擔起9位子女的生計。搬到卡特烏拉之前可樂當了30年的營建工人,卻有一雙無師自通的巧手??蓸愤B莫扎特是誰都不知道,但是由他改造廢棄物所變成的樂器,經(jīng)過不斷改善后,聲音品質(zhì)甚至比尋常人家購買的在中國制造的木制樂器還要好。

他們用金屬烤箱托盤制作琴身,用油桶設計大提琴,用老木條刻出弦樂器的頸狀部位。目前,查韋斯已讓70多個孩子有了自己的樂器。通常沒人會將垃圾場、貧民窟和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或是卡農(nóng)聯(lián)想在一起,但音符始終在,需要的只是動手將它譜出來。

其實,查韋斯的夢想不僅僅局限于音樂,他希望通過學習樂器幫助這些孩子擺脫貧困。巴拉圭是美洲發(fā)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但仍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下。查韋斯承認政府負有責任,但同時也希望個體家庭能夠做一些長遠打算,來提高生活水平,而不僅僅只是考慮眼下溫飽問題。

一些家庭的確這樣做了。35歲的豪爾赫里奧斯的兩個女兒都參加了這個管弦樂隊。她們每天會在自己的小棚屋內(nèi)練習兩個小時。三年前,她們便開始陸續(xù)跟著樂隊到阿根廷、美國、加拿大、巴勒斯坦、日本巡演。“出國極大地開闊了我的視野,”14歲的小提琴手艾達說,“我不在乎我的小提琴是用廢品做的,對我來說,它就是無價之寶。”

樂團一路發(fā)展下來,已有超過35位的年輕樂手,F(xiàn)avio在Cateura的音樂學校盡管連屬于自己的建筑物都沒有,卻提供了超過200位青少年學習音樂與利用廢棄物作樂器的機會。

來源:網(wǎng)絡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