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人物自述 > 李哲:做兒童閱讀的合格守門人
李哲:做兒童閱讀的合格守門人

2017-01-1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高文興



“教育的范圍很廣,在這個領域,我們做一件什么樣的事情能讓孩子終生受益,這是我們基金會創(chuàng)立的出發(fā)點。”2017年1月13日,北京國家圖書館舉行的一場發(fā)布會匯聚了國內教育界、圖書館界、出版發(fā)行界的頂尖從業(yè)者,剛主持完這場發(fā)布會的李哲接受了《公益時報》的專訪。

與記者侃侃而談的李哲今年剛年滿30歲,沒有深入交談,恐怕誰也不會相信這個年輕人已在一家非公募基金會秘書長的職位上任職數(shù)年。

這家名為“深圳市愛閱公益基金會”的機構是這場發(fā)布會的主角,當天在現(xiàn)場對外發(fā)布了2016版《小學圖書館基本配備書目》,這已是該基金會繼2012年后第二度推出這一書目。據(jù)了解,這一經國內頂尖專家團隊根據(jù)兒童不同年齡段特點,于浩如煙海的數(shù)十萬圖書內精心篩選而成的書目,在2012版推出后就已成為眾多學校、教育局和公益組織采配圖書的重要依據(jù)。

“我們希望該書目能幫助越來越多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成為兒童閱讀的合格守門人,解決如何從海量圖書中找到適合于不同年齡階段兒童閱讀需要的讀物。”李哲說,“我們希望通過努力和影響,讓孩子真正養(yǎng)成閱讀習慣,成為一個終身的閱讀者。”

實際上,愛閱公益基金會的所有工作都致力于推廣有品質的兒童閱讀,而這一投入了大量資金和心血的書目研制與普及,也僅僅是在打造兒童閱讀環(huán)境中眾多維度中的一個。

與李哲一樣,愛閱公益基金會同樣年輕,但它卻懷揣這樣一個使命——“共建有品質的閱讀國家”。為了向這樣一個目標靠近,基金會圍繞兒童閱讀的不同維度,全方位地開展了多個項目:培養(yǎng)0~6歲兒童早期閱讀習慣的“閱芽計劃”、為資源匱乏地區(qū)營造兒童閱讀環(huán)境的“鄉(xiāng)村兒童閱讀資助項目”、專業(yè)主播為孩子朗讀故事的“愛閱電臺”、為相關研究提供資金幫助的“兒童閱讀研究支持項目”以及為孩子選擇合適圖書的“書目研制項目”。

年輕的愛閱公益基金會有著篤定的決心,“做兒童閱讀的合格守門人”,確?;饡椖炕ハ噙B系、互為支持,促進整個社會對兒童閱讀的認知;而年輕的李哲對于秘書長一職也有著成熟的認識,做基金會的合格掌門人,保證機構運轉、保持機構活力,努力達成基金會的長遠目標。

有品質的兒童節(jié)目

《公益時報》:據(jù)了解,這個“書目研制項目”投入很大,投入主要在哪些方面?為什么要花費如此精力來做這個項目?

李哲:愛閱公益基金會的總部在深圳,但由于北京的閱讀推廣環(huán)境特別好,我們在這里設立了兒童閱讀研究院,并在北京為這個項目專門招聘了兩名員工,這對于一個公益組織來說是開銷巨大的。另外,我們在印制和推廣書目方面的花費也不少。

為何對此投入這么多?這源于我們對“好書進入學校困難”這一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饡闪⒅两窬杞硕嗨l(xiāng)村小學圖書館,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好書不能進入學校無非三種情況:采購渠道所限、資金所限和了解所限,而最后這種情況是普遍存在的,即老師和教育局長壓根兒就不知道到哪兒去買這些好書。有不少從事閱讀推廣的組織和做圖書捐贈的組織都沒意識到,適合孩子讀的、能夠激發(fā)孩子閱讀興趣的書才是真正的好書。于是,我們經過思考認為,研制一本書目就能夠影響更多了解有限的群體,這樣比我們捐建圖書館會更有效率,也同樣完成了基金會的使命。其次,一本好的書目也是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選擇圖書的捷徑。

《公益時報》:從知曉書目到真正按照書目購買還有一段距離,如何真正讓學校和家庭真正按照書目購買圖書,基金會有何動作?

李哲:據(jù)我們采集的數(shù)據(jù)顯示,到2016年年底,已有學校、公益組織、教育局等機構通過該書目采購圖書300多萬冊,圖書價值達6000多萬元,有數(shù)十萬的學生看到了按照這個書目所采配的圖書。

在書目推廣方面,我們基金會本身就有計劃,這也是書目研制和發(fā)布之外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影響學校、公益組織以及從事圖書捐贈的機構和項目,逐步影響老師和家長。

我們也做過“自上而下”的干預嘗試,但發(fā)現(xiàn)是有困難的,很多因素會影響它的效果。“一個好老師不如一個好校長,一個好校長不如一個好教育局局長”?;饡谶@些年中為14個省捐建了將近300所鄉(xiāng)村小學圖書館,但碰見一個知道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和習慣的校長或者局長真的不容易,而且在鄉(xiāng)村學校還比較容易采用“自上而下”的干預形式,但到大城市中就特別的困難。

不過,我們認為,推廣書目并不意味著一定要讓多少個學校按書目來采配圖書,而是希望那些校長和老師能因為這個書目而重視兒童閱讀品質,知道適讀的好書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和習慣的基礎條件,那么這個書目的意義和使命就達到了。

《公益時報》:據(jù)了解,國內圖書市場在供需信息等方面存在著不小的問題,即使在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也不一定能采配到想要的圖書,如何幫助書目的購買方解決這一困境呢?

李哲:2012版書目發(fā)布以后,基金會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需求,所以也培育了對應的圖書經銷商,能夠按照較低的價格和公益原則為公益機構提供一攬子圖書采配、打包和貨運服務。通過幾年的摸索,我們也希望聯(lián)合其他從事兒童閱讀推廣的組織,搭建一個童書的公益服務平臺,羅列各自有品質的書目,通過經銷商和網上購書平臺,大便利地進行采購。

幾年前,我們到四川涼山做圖書捐建,當?shù)亟逃重撠焾D書裝備的科長說起初并不歡迎我們,但圖書到達之后徹底改觀,因為大量的公益機構都在向這一地區(qū)捐書,但許多書都是孩子看不了的,當?shù)剡€要花功夫對這些書做處理。所以,我們也希望用服務平臺的方式影響整個公益圈,讓圖書的捐贈方和接收方都意識到圖書捐贈應該是有品質要求的。

讓閱讀回歸教育本質

《公益時報》:解決了“讀什么”,接下來就有“怎么讀”的問題。在偏遠貧困地區(qū),教師質量參差不齊,基金會如何保證鄉(xiāng)村教師有足夠能力指導學生讀書?

李哲:“書目研制項目”并不會直接服務于鄉(xiāng)村教師,但2016年基金會已將原先的圖書館捐建項目轉型為資助項目,即資助在地服務的NGO,讓它們給鄉(xiāng)村學校和社區(qū)提供服務,帶領當?shù)乩蠋熑フJ識、提高指導孩子閱讀的能力。去年,基金會資助了7至8家機構,每家得到10萬元的資助金,以后每年計劃資助10到15家這樣的機構。通過這樣的項目,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更多適用于鄉(xiāng)村學校做閱讀推廣的案例和做法,也讓受資助機構能夠彼此交流,促進它們更多地思考。

在這一問題上,我們還有一個觀點,即老師在沒有能力指導孩子讀書之前,應盡可能開放圖書館或圖書角,讓孩子自己選擇想讀的書,激發(fā)閱讀興趣,養(yǎng)成閱讀習慣,避免一味讓孩子寫讀后感等損害孩子閱讀興趣的行為。

《公益時報》:在城市里,兒童閱讀培養(yǎng)可能面臨更多問題,比如家庭缺乏閱讀氣氛、娛樂方式繁多、課程負擔過重、學校圖書館不開放等都有可能扼殺兒童的閱讀欲望,基金會是否有針對性的方案?

李哲:在孩子沒有自主閱讀能力的時候,有兩個群體起到關鍵的作用,即父母和老師,他們對應的區(qū)域是家庭和學校。所以,在這件事上,只有在這些區(qū)域影響關鍵群體,讓這些群體對兒童閱讀有更深刻、更科學的認識,才有可能使孩子愛上閱讀。

2016年,基金會還發(fā)布了“閱芽計劃”,為0~3歲和3~6歲這兩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家庭提供“閱芽包”,倡導家庭親子閱讀。當時有人質疑在城市間開展這個項目的必要性,但根據(jù)哈佛教育學院給項目做的有效性研究的前測數(shù)據(jù)顯示,參與問卷調查的深圳市中等收入家庭中有將近65%是沒有親子共讀習慣的,這些家庭無一例外地給孩子買很多書,但沒有認識到把書丟給不到三歲的孩子自己讀而不進行互動式閱讀是不可能達到家長對早期閱讀的預期的。而通過影響家長,也能讓家長在學校的家委會中影響老師,這也是城市中閱讀推廣的特點之一。

我覺得現(xiàn)在比較好的情況是,在閱讀推廣這個細分領域中,國家釋放了很多綠色信號,“全民閱讀”這個概念已經“自上而下”地被接受,然后“自下而上”的服務模式肯定也會越來越多,隨著兒童閱讀理念的深入和童書出版的豐富多元,現(xiàn)在其實是兒童閱讀推廣的春天。我們有一個不成熟的猜測,會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去重視閱讀、開展閱讀活動,閱讀一定會回歸它的教育本質,而不是一次性的活動。所以,當所有的學校都開始做閱讀的時候,就會涌現(xiàn)出一批用心的老師和校長去做差異化的東西,去把閱讀的質量效果做好,由量變帶來質變。

基金會的“馬太效應”

《公益時報》:作為企業(yè)出資的非公募基金會,為何會選擇進軍一個非傳統(tǒng)的公益領域呢?

李哲:教育的范圍很廣,在這個領域,我們做一件什么樣的事情能讓孩子終生受益,這是我們基金會創(chuàng)立的出發(fā)點。在基金會成立之前,基金會理事長就發(fā)起了捐建鄉(xiāng)村小學圖書館的項目,這也是因為理事長自己是一個閱讀人,她深刻意識到閱讀對孩子的影響。所以我們希望通過努力和影響,讓孩子真正養(yǎng)成閱讀習慣,成為一個終身的閱讀者。

《公益時報》:我們注意到基金會在2016年增加了原始資金,這在非公募基金會紛紛縮水的大潮下,可謂是個“逆現(xiàn)象”,基金會這一決定是作何考慮?

李哲:基金會成立以來一直專注在兒童閱讀領域,經過幾年的耕耘,很多項目的發(fā)展越來越好,就要求投入越來越多,包括專職的工作人員和資金的投入。這其實也是“馬太效應”另外一種形式的展現(xiàn)——專業(yè)專注得越久就越可能優(yōu)勢突出。其實,這對基金會也是一個自我約束,我們希望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也希望自己在這個要求下能夠發(fā)展得更好。

■ 本報記者 高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