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人物自述 > 林蒼生:令人安心的財富才是真實的財富
林蒼生:令人安心的財富才是真實的財富

2019-01-15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于俊如



■本報記者于俊如
 
眼前這位言笑晏晏、溫文爾雅的老人,怎么都無法將其與他人口中嚴肅到令人害怕的形象聯(lián)系在一起。
 
“你知道嗎,我是被騙進來的。但是,被騙得很高興!”在第13屆愛心獎頒獎典禮上,統(tǒng)一集團前總裁林蒼生對記者開玩笑說。
 
之所以高興,是因為在這位“清富”思想的倡導者看來,愛心獎的創(chuàng)辦人林添茂是典型的清富企業(yè)家。
 
林添茂自奉甚儉,但將每年公司營利所得以千萬計投入港澳臺灣慈善基金會愛心獎等項目,甄選愛心楷模,讓獎金直接幫助更多弱勢群體。更有企業(yè)家獲獎者以獎金的倍數(shù)投入做慈善項目,使更多有需要的人受益。而愛心獎也受到“清富”思想影響,未來將甄選更多的企業(yè)家獲獎者,以帶動更多富人投身公益。
 
林蒼生將林添茂及其愛心獎視為“清富”思想的實踐印證,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也成為其持續(xù)傳播倡導“清富”思想的動力。
 
據(jù)了解,“清富”是林蒼生在2009年時提出的思想。當時,任統(tǒng)一集團總裁的他推出著作《隨便想想》,集結自己多年來的觀察,鼓勵人們在富裕生活中追求“清富”,找尋心靈的平和喜樂。
 
時至今日,社會文明發(fā)展過程中的問題,其來有自,已像一列往前沖的火車,擋不住了。人們只懵懵懂懂跟著潮流走,人心逐漸敗壞,古來心靈里的純凈、安詳與喜悅,也逐漸消失。
 
所以,從商屆退休后的林蒼生,開始轉向文化領域的研究,儒家、道家、佛法等,提出文化基因的概念,倡導“清富”思想。并在《聯(lián)合報》上開專欄,解答人為什么要做公益的問題。
 
與記者的采訪約在早餐時間,林蒼生教了記者一個新吃法,把生鮪魚放在碗底,讓熱粥燙熟,半生熟最好吃。他說人要勇于嘗試新事物,“管事情半熟最美”,這也是他向記者傳達的思想,“看人要七分,喝酒要七分,半熟最好”。

 
《公益時報》:怎么解釋你說的被“騙”進愛心獎,但是被“騙”得很高興?
 
林蒼生:我喜歡開玩笑,要知道,制造歡樂也需要智慧。
 
世界上的“騙”分好幾種,(受騙的)“傻”也分好幾種。鄭板橋的“難得糊涂”是一種傻,真正的糊涂是一種傻。但是不管什么程度的傻,如果自己內(nèi)心里面清清楚楚明白的話,都不是傻。
 
比如說,當發(fā)現(xiàn)有人挖了個陷阱,如果說:“哈哈,我看到陷阱了,我才不那么傻。”這是一種高明——我看破了你;第二種是,看到了,但還是跳進去,讓挖陷阱的人高興的時候,自己也哈哈大笑,這是第二種。你說誰高明?所以說這不是對不對的問題,這是一個人的深度的問題。在形而上的世界里面,沒有對錯,要尊重內(nèi)心的靈魂。
 
以前我很嚴肅,退休后放開啦。之前是飛機、賓館、辦公室三點一線,來香港100次也還不知道怎么走,事實上很枯燥?,F(xiàn)在我做很多喜歡的事情、很忙,一方面是因為在做義工,另一方面,很大程度是在還債,做企業(yè)時欠下的“人情債”。
 
做這些事需要有心,有自己的想法比較好,否則會枯燥無味。如果把它當作義務就不自由了,要把它當作是一種更長遠的目標,這個目標就是,世界都是一體的。
 
你在跟人交往的時候,會感覺到你是在某一個程度的深度里面,所有的人類都是一體的時候,就會有愛心,要不然的話不容易。因為,愛心怎么解釋呢?它是一種內(nèi)心深處的關聯(lián),這種關聯(lián)是來自背后很深的地方,都是同是一個宇宙的中心來的,所以你要回到宇宙中心的時候你才懂得珍惜。
 
《公益時報》:在你的經(jīng)歷中,你曾是典型的文藝青年,年輕時創(chuàng)辦過《草原雜志》,賠本買了個“要先深入了解市場,否則會賠錢”的教訓;轉而投身統(tǒng)一集團50年,被冠以“儒商”的稱謂;10年前更是推出《隨便想想》一書,提出“清富”思想;退休后專門進行文化研究,倡導“清富”,始終與文化不相離。為什么如此看重文化?
 
林蒼生:我做了50年的產(chǎn)業(yè)以后,就完全不做產(chǎn)業(yè)了,因為已經(jīng)“作繭自縛”。我現(xiàn)在做任何產(chǎn)業(yè),都會碰到以前做的產(chǎn)業(yè),比如要開商店,會贏過家樂福嗎?所以我只有往文化方向走。但是,深入研究之后發(fā)現(xiàn),這條路確實很有意思,它是文明化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心理建設。
 
資本主義都在講“狼性”,所謂“狼性”就是文化的原始狀態(tài),人變成沒有止境的發(fā)展,人性就會被帶壞,越貪越多,需要有一個適當?shù)墓芾怼?/div>
 
這時候為什么要做這個事,為什么要賺這個錢,就變得很重要。而這個為什么就變成知識分子與非知識分子的差別。
 
知識分子走得快,就會反省,非知識分子走的慢就開始顯現(xiàn)狼性,貪得無厭。資本主義的好處是增加生產(chǎn)力,壞處是貪得無厭,潘多拉的魔盒一打開就收不回來了,正如人的欲望。
 
人腦分兩個階段,第一是內(nèi)腦,那是一種原始的求生的欲望。比如說蛇的眼睛很可怕,求生的欲望非常強,如果看一個生意人有蛇的眼睛的話,就知道這個人貪得無厭,那是原始的腦。
 
第二個階段是邊緣的腦,比如說牛馬,可以圈養(yǎng),可以和人生活在一起。這些動物會照顧自己的小孩,有親情。到人類的時候,就開始有思考了,人腦分左右兩邊,左腦主思考、邏輯,右腦主情感、非邏輯。
 
人們大多喜歡白天不喜歡黑夜,晚上會怕,喜歡左腦不喜歡右腦,因為右腦情感摸不清楚。
 
這個情形之下,人就往左腦發(fā)展,所以人類的文明都是左腦的累積。比如愛因斯坦可以站在牛頓的肩膀上看得更遠,波爾可以站在愛因斯坦的肩膀上看得更遠,因為他是累積下來的,所以文明越來越進步。
 
但是,看現(xiàn)在經(jīng)濟發(fā)達,到處都是高樓大廈,你幸福嗎?文明進步就是開始變得孤單,環(huán)保問題就是一種反思反省。很高興看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走文化社會主義之路。
 
這里要講清楚什么叫文化?每一個人的理解不一樣,摸索的深度也不一樣。因為文化是形而上的東西,不可測量,說你愛媽媽幾分?愛太太幾分?能比較嗎?
 
有一個很無稽的問題,說媽媽跟太太兩個人同時掉到水里,你先救誰?這個問題的錯誤在問的這個問題上,答案是在問題上面。
 
知識分子開始會問為什么,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所以中國人應該先要讓人知道,為什么要做文化的社會主義。
 
《公益時報》:可否具體解釋?
 
林蒼生:臺灣文化大師南懷瑾說過:“21世紀是要以中華文化的精神,來融合共產(chǎn)主義的理想、社會主義的福利以及資本主義的方法的時代。”
 
現(xiàn)在地球村已逐漸形成,如果文化不被重視,東西文化不能相融,那將又是戰(zhàn)爭不斷,污染遍野的威脅重復到來。
 
東方的思維是融合的,西方的思維是分岐的。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TPP戰(zhàn)略壓著東亞而來,而中國的一帶一路卻往西耕耘而去,不與之相抗。往西有不少民族、宗教、文化要融合。那融合才是大工程。而且這工程重要的是文化,不只是經(jīng)濟的支援,或政治的同盟而已。
 
所以中國人應該先要讓人知道,為什么要做文化的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是福利很好,共產(chǎn)主義是大家平等,但是平等可以放在文化里面。因為平等只是外面的表象。比如世界大同,是易經(jīng)里面的兩個卦,一個是“大有”,一個是“同人”。“大有”就是富有,“同人”就是每個人都平等。世界大同的理念就是從這里來的,成為中國人的目標。
 
這里你要知道,什么時候要從形而下到形而上,什么時候形而上可以到什么程度?這就需要有智慧,有取舍。社會主義是對的,但是要講清楚。
 
我現(xiàn)在在推廣文化基因,認為人的身體有記憶。
 
1000多年前,為了躲避戰(zhàn)亂,一些人一直往南走直到臺灣,這些人沒有經(jīng)歷過五代十國的紛爭與戰(zhàn)亂,沒有被殘殺的記憶,所以腦子里面的基因與中國內(nèi)地那些有恐懼經(jīng)驗的基因不一樣,所以說臺灣人比較溫和,彬彬有禮,都是源自唐朝的文化。中國因為戰(zhàn)亂,有太多悲慘的事情,造成中國的另外一個基因出現(xiàn)。
 
中國的歷史學家或者人類學家,應該把中國華中、華南、華北、華東作為一個歷史故事清理,整理清楚后就知道他的文化背景是什么樣的,他的鼻祖的個性是什么樣的。
 
我們現(xiàn)在講的是很純粹的河洛話和客家話,河洛話是唐朝的官話,意思是說我們所有的人都有河洛的基因。
 
中國語言可以代表他背后歷史的系統(tǒng)?,F(xiàn)在是地球村的時代,整個世界都會融為一體,所以我建議用中華文化來推廣一帶一路。
 
《公益時報》:那你為何提倡“清富”?具體講的什么?
 
林蒼生:對于未來,我提出了“清富”。人不只要追求溫飽,尚需要心安理得,知足喜樂的幸福感,能令人安心的財富,才是真實的財富。
 
19世紀是固體的時代,政治掛帥,表現(xiàn)在意見不合就打仗。20世紀是物質的時代,經(jīng)濟非常重要。21世紀已經(jīng)是能量的時代。
 
我有個比喻,政治像固體,經(jīng)濟像液體,文化像空氣。地球村時代是空氣的時代,地球村時代是文化的時代,我們應該往文化方向走,中國的一帶一路是對的。
 
中國現(xiàn)在到了一個臨界點,東方文化跟西方文化要變成沖突的時候就是貿(mào)易戰(zhàn)。
 
我們先看看東西方文化區(qū)別。中國的太極見于《易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西方文化以邏輯為基礎,邏輯是從兩儀開始的,屬于二元思維,結果就是他一直處于對立的狀態(tài)。沒有敵人也會有一個假想敵,比如唐·吉訶德。
 
而中國人的思維,中國人的哲學,是從一元開始的,就是回到宇宙原始的那個點,不是從分成陰陽開始的。所以蘇東坡可以是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等。
 
思維方式的不一樣,造成的沖突表現(xiàn)最直接的就是現(xiàn)在的貿(mào)易戰(zhàn)?,F(xiàn)在是地球村時代,地球村是東方與西方文化要好好融合的時代。而東西方文化的相融,必須要深入到人性最初的需求來思考。
 
人不只要追求溫飽,人尚需要心安理得,知足喜樂的幸福感,而這正是清貧與清富的“清”。文化要使人們了解內(nèi)心的“清”才是生命的根本。不管什么不同的民族、宗教,文化都一樣。
 
因此我想提出清貧或清富的“清”,來作為推動地球村時代,使人類和平相處,讓大家安居樂業(yè)的良方。這不只是一個人的事,這是全人類的事。
 
文化沒有定義,但是可以自己定義,所以我提出了“清富”理論,希望國家領導人,能體會這一元看世界的道理,那么世界和平,人間幸福,或許仍有可期待的可能性到來。而這也是我一直想提倡清富的“清”最原始想法。
 
“清富”具體來講是,你可以去賺錢,可以去做企業(yè),把工程做的越大越好,但是在追求財富時,不要貪,不應該透支大自然的資源。你要把錢放在口袋,而不是放在心里。差別是,放在心里會越來越貪,放在口袋則是該用就用。人要賺取“真實的財富”,而非追求“虛假的財富”。這做起來并不容易,而林添茂心里放得開,所以他去做愛心獎,這就叫“清富”。
 
《公益時報》:你為何將清富思想的傳播寄望于企業(yè)家?
 
林蒼生:我提出“清富”觀念后,很多人贊同,也有很多人說不容易做到。
 
今日社會,人們的思想已被看不見的文明列車,拉著往前沖。要使列車忽然慢下來,當然不容易,在這種狀況下,選擇由少數(shù)精英做起,尤其是先由企業(yè)精英做起,效果更好。因為企業(yè)精英可以帶領一批人,使企業(yè)成為溫暖和樂的大家庭,改變了一批人,也改變了自己。
 
生意人或企業(yè)家所賺進的每一塊錢,除了一塊錢的價值之外,還附帶了這一塊錢賺進來的過程中,因其過程的善與不善而引致的能量是正或負。偷工減料賺進來的利潤是負的能量。真心誠意賺進來的錢是正的能量,負能量的錢因能量守衡的鐵律,未來仍要賠出去;正能量的錢會帶來豐盛與歡喜。我相信,著重身心靈的管理,使企業(yè)充滿正能量的文化,這才是一個企業(yè)能否永續(xù)經(jīng)營的竅門所在。
 
“清富”的思維,由政府來做太政治,由媒體來傳導太抽象,由個人來嘗試是最好的方法。企業(yè)整體的能量提高,社會的能量就會提高,慢慢地整個世界能量也會提高。這提高了能量的社會就是世界大同的社會。
 
期待所有企業(yè)家們都有“清富”的觀念,在賺取財富之余,以“清富”來利己利人利社會,使人類和平相處,讓大家安居樂業(yè)。那么大同世界的雛形將逐漸顯現(xiàn)。這不只是一個人的事,這是全人類的事。
 
《公益時報》:在文化領域,你還有什么建議?
 
林蒼生:“腦筋要跟上時代,心靈要貼近自然”,維持天然就是最重要的東西。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要好好地保持,保持他們的原始風格、原始風俗,在此前提下要現(xiàn)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