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要聞 > “銀幸”:為老人記錄人生
“銀幸”:為老人記錄人生

2014-10-2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木蘭


通過和老人的訪談,“銀幸”希望能把老人的故事以圖文的方式記錄下來,為兒女們留下點什么。

如果沒有“銀幸”,那么胡溪就是一個普通的女大學生——西南交通大學、研一、中文系。從上大學起,她就產(chǎn)生了為老人寫回憶錄的想法,并在一年后付諸實踐:成立學生社團,幫學校的離退休老人提供人生旅跡采訪和撰寫服務。2013年,社團的業(yè)務范圍已經(jīng)擴展到四川省外,成員在學??萍紙@注冊了“成都銀幸文化傳播工作室”,胡溪任法人。

雖然是工商注冊,但“所有收益都用在了老人身上,還有倒貼”的行為,讓同學們都誤以為“銀幸”是個公益組織。其實,胡溪想打造的是一家專業(yè)為老年人提供旅跡(人生回憶錄,用文字、圖片記錄過往的點滴)采訪、撰寫服務的文化創(chuàng)意企業(yè)。

迄今為止,“銀幸”接到過的最大一筆訂單來自企業(yè)家陳光標:胡溪在參加一個創(chuàng)業(yè)比賽時,得到評委陳光標的認可,邀請她為自己的父母寫一份回憶錄,并支持了她10萬元創(chuàng)業(yè)基金。

2014年10月25日,友成創(chuàng)業(yè)咖啡全國高校論壇在北京舉行,“銀幸”作為優(yōu)秀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項目,獲得了來自友成基金會的5萬元獎勵資金。

留下念想

胡溪是東北女孩,從小和爺爺奶奶最親,就在她本想“有很長時間可以撒嬌、盡孝、聽他們嘮叨”的時候,二老卻都毫無征兆地去世了。“爺爺奶奶身體特別好,都是突然走的,沒留下什么話,想他們的時候只能看看照片。”

上大學念中文,讓胡溪變得更加細膩,在異鄉(xiāng)時常涌起兒時的許多記憶,早已不是當年的視角跟感觸。胡溪說:小時候家隔壁住個老奶奶,一個人,脾氣特別不好。天天拿著水盆往樓下潑水,有時候潑著行人,就跟人家吵架對罵。那時候我上小學,碰著她總躲著走,她有時候想拉住我說話,我害怕就跑,以為她是精神病。后來聽說老奶奶死了,被人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死了好幾天,她把自己洗干凈換了衣服躺在床上,還自己蒙了白布。

“我現(xiàn)在常想她往樓下潑水跟別人吵架,是不是一種發(fā)泄孤單的方式?現(xiàn)在有老人找我聊天,什么情況我都不會拒絕。”胡溪開始漸漸明白:并不是所有老人都有兒女陪伴,頤養(yǎng)天年的老人去世了也會留下遺憾。

社團成立之前,胡溪總是一個人去學校附近的養(yǎng)老院。“也不干什么,就是陪他們聊天,慢慢會有朋友跟我一起去,成員固定的時候大家還給小團隊起名叫‘丁老頭’。”聊著聊著,胡溪發(fā)現(xiàn)老人們都很有故事,記錄下他們的一生既能讓老人有值得回味的東西,也能給子女留下念想。

胡溪做的第一本回憶錄是為學校退休教授楊華琨。“前后去了楊老家七八次,先熟悉然后列大綱,再一次一次聊、整理錄音、成稿、配照片、讓楊老審、校對,最后聯(lián)系印刷社制作成品。”胡溪說,雖然第一次沒有經(jīng)驗,做完后身心俱疲,但收到楊老的回信,瞬間感覺一切都值得。

楊華琨寫道:捧著你們給我做的旅跡,滿是感動和欣慰。我去北京參加畢業(yè)60年同學會的時候,把這本書帶在身邊,跟我的老同學、老朋友一起回憶我們年輕時走過的歲月,跟他們分享我現(xiàn)在的生活。我的后代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我經(jīng)歷過的風風雨雨,從中吸取經(jīng)驗,懂得生活,這也是我能給他們留下的另一筆財富吧。

“銀幸”帶來的感動

2013年6月,胡溪參加的一檔叫《夢想直達》的電視節(jié)目播出后,“銀幸”的影響力開始不斷擴大。一位久居美國的福建籍李奶奶寫信給她:“我已經(jīng)是這把年紀,早就想著寫些文字,但力不從心?,F(xiàn)在有了你們,就可以幫我實現(xiàn)這個愿望了。”原來李奶奶早有寫回憶錄的想法,但自己年輕時的日記在輾轉搬家時弄丟,寫字又體力不支,就遲遲沒有動筆。

信寫好后,李奶奶只知道胡溪是西南交大的學生,卻不知道她的具體地址,就把信件又謄抄了兩份,分別寄到了學校的三個校區(qū)。又特意在信里寫到:無論是誰看到這封信,都請幫忙聯(lián)系胡溪和她的同學。

“三封信都到我手上的時候,心里特別感動也很酸楚,信封里還有一些零錢,她希望收到信的人,能用這些錢買電話卡給她打電話或者買郵票給她寫信。你能感受到老人那種迫切想與人溝通的心情。”

后來胡溪知道,李奶奶雖然在美國,但是住在養(yǎng)老院里,子女收入都不高。老人一生坎坷,近40歲才與生父相認,又因財產(chǎn)的問題與親人產(chǎn)生爭端。她多次告訴胡溪:一定不要為了金錢而傷害親情。

由于跟李奶奶有12個小時的時差,怕耽誤老人休息,胡溪只能在早上六點半跟老人聯(lián)系。“我是早上六點半,她是晚上六點半。但那會兒寢室的人還沒醒,我就捧著電腦到學校湖邊。溝通再不方便,我也想把這本回憶錄寫好,不讓李奶奶失望。”

目前,胡溪和她的團隊已經(jīng)為上千位老人提供過服務,制作完成回憶錄8本。形成了規(guī)范、專業(yè)的服務體系:按見面次數(shù)和出版字數(shù)的不同,將服務分為翠柏、青竹、桑菊、悠然南山等幾個不同等級。以桑菊為例,老人將與訪談人員進行9次1~3小時的訪談,最終會獲得內(nèi)文200面以內(nèi),約4萬字的全彩頁旅跡冊一部,并附贈光盤。

除此之外,“銀幸”還為老人提供回憶錄來稿加工服務,來稿由編輯人員通過三次審讀加工,整理成結構嚴謹、文字流暢的稿件。胡溪介紹,團隊的成員均是在校學生,他們會根據(jù)自己的勞動量獲得相應報酬。

■ 本報記者 張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