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shè)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人物自述 > 楊受成的爭與不爭
楊受成的爭與不爭

2015-03-04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閆冰

編者按

2004年初,《公益時報》中國慈善榜在國內(nèi)首次出現(xiàn),不僅僅是為了拿出一張令公眾信服的榜單,更是要探尋榜單背后的企業(yè)家精神和價值觀。

2015年,中國慈善榜進入第十二個年頭。它所見證的不只是一次次捐贈數(shù)額的增長,也是國內(nèi)慈善理念、公益運行機制、企業(yè)家慈善態(tài)度的日益成熟。

即日起,《公益時報》將對歷屆慈善家進行回訪,記錄他們的故事、分享慈善的理念。

 

  
人物檔案

楊受成,香港企業(yè)家、慈善家,英皇集團主席,先后成立三個慈善基金,分別為“新報慈善基金”、“英皇慈善基金”及“楊受成慈善基金”,推動香港及國內(nèi)教育、醫(yī)療、文化、社區(qū)、環(huán)保、扶貧、扶幼及扶老等工作。2012年,楊受成邀請?zhí)战転槠渥珜懽詡鳌稐钍艹桑籂帤狻?,自傳所有收入扣除成本,全?shù)捐贈公益組織。

  

從香港島灣仔軒尼詩道的英皇集團大廈總部頂層,可以遠遠望見對岸的九龍。

少年時的楊受成酷愛足球,經(jīng)常從母親那里領(lǐng)得一塊錢,花5分錢從九龍坐渡輪到灣仔碼頭,再步行到跑馬地附近的香港大球場花6毛錢看球,再到灣仔街市花3毛錢吃一碗小份云吞面。剩下的5分錢,剛好夠回程的船票。

“如果那5分錢掉了,我就得游泳回九龍了。”楊受成回憶起那段歲月,仍然覺得樸素的童年是人生最幸福的時刻。雖然他現(xiàn)在能在酒店里隨隨便便開一支萬元的酒。

“楊受成的故事,也是香港的故事。細看人海波瀾幻化的虹彩,色相萬般,一條大路,700萬香港人,其實就是如此走過來的。”由著名作家陶杰執(zhí)筆、香港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口述的自傳《爭氣》被很多年輕人視為奮斗圣經(jīng)。

對于爭氣,楊受成對年輕人說:“香港精神就是爭氣,不要期望一下子就大富大貴,比李嘉誠還有錢,而是要一步一步走上去,就算失敗、遇到困難、被老板罵,甚至炒魷魚,都不要放棄,也不應(yīng)認輸,要不屈不撓,跌倒就要站起來。”

與“爭”相比,積累財富后的楊受成開始了人生的另一重——不爭。做慈善、做公益,大把大把地散財,不爭名、不爭利。楊受成曾多次向陶杰表達過自己的財富觀:“人之一世,能夠吃的、穿的都有限度。不管你的鈔票有多厚,一個人的生理享受是有限的,最多能夠花掉一打鈔票最上面的那幾張。”

 

英皇孤老善養(yǎng)服務(wù)是英皇集團與無國界社工合作于湖北武漢推行的一項先導(dǎo)性善終服務(wù),至今已超過7年。

“我想幫助可能沒有明天的人”

“感謝你的愛心善舉,為河北的老年人帶來了幸福快樂!”在楊受成(中國·順平)關(guān)愛老年中心開業(yè)典禮上,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與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親切握手,同時表達了對楊受成慈心善舉的贊賞。

“我現(xiàn)在有20%的時間做慈善事業(yè)。一般來說,慈善業(yè)會青睞孤兒,但我想做的慈善是幫一些可能沒有明天的人,他們只有6個月、1年就離開這個世界,他們沒有回報我的機會,但他們在人生最后的12個月,沒有錢看醫(yī)生、沒錢買藥,這就是我想做的慈善。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慈善事業(yè)。”楊受成曾對《公益時報》記者說。

楊受成對中國老年問題的關(guān)注由來已久。幾年前,當和一個朋友聊天時得知中國有1.4億60歲以上的老人需要資助、老年問題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時,楊受成立即叫秘書記下了一些地名和數(shù)字。2011年5月,楊受成專程到湖北省慈善總會詳細了解全省孤寡老人情況,并當即捐出500萬元,以解決當?shù)毓鹿牙先说睦щy,并由此開始持續(xù)地支持河北保定的多項養(yǎng)老事業(yè)的建立和發(fā)展。他表示:“中國的老人善終服務(wù)尚在起步階段,今后我將繼續(xù)關(guān)注這方面的社會服務(wù)。”

楊受成告訴《公益時報》記者:“我生在香港,但根在大陸,心連祖國,與國家民族榮辱與共。我會繼續(xù)支持中國老年人的福利事業(yè),同時還要利用我身在香港的條件,大力促進內(nèi)地與香港兩地的交流,互補長短,加快香港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

“他有一個慈善哲學,就是捐助窮困孩子的事情,已經(jīng)有很多人在做了,但是在幫助即將離世的老人方面,捐錢的人不多。他覺得這個群體更需要幫助。做錦上添花式慈善的企業(yè)家不在少數(shù),但在終點送一程,做雪中送炭式慈善的企業(yè)家還為數(shù)不多。”陶杰這樣評價。

在楊受成看來,這其實并非什么“哲學”,只是自己從小就樹立了一個信念,“將來得到福報是因為自己付出得多。”“我覺得,人要獲得福報,就要多積福。我小時候是個窮孩子,我喜歡有錢,人如果沒有這個動力,就不會努力奮斗去掙錢。但是賺了錢之后,你一定要把一部分財富拿出來共享。”

雖然身體健朗,但楊受成早已立下遺囑,決定百年后拿出部分財富奉獻社會。對于很多人忌諱提及的“死亡”話題,楊受成卻顯得異常淡定,“沒有一個人能活千歲萬歲,每個人最后都要離開這個世界,所以死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父母教誨:講情重義

“楊受成的慈善與香港深厚的慈善文化傳統(tǒng)以及中國儒家傳統(tǒng)思想中的‘人情味、禮尚往來、兄弟之恩、君臣之道’等因素都大有關(guān)系。”陶杰分析道。

老友成龍與楊受成更是情同手足,2008年汶川大地震,成龍一個電話,讓楊受成和他一起捐款,他二話不說打了500萬現(xiàn)金到成龍賬上,成龍自己再拿出500萬,一并捐給災(zāi)區(qū)。

“在香港這個吃喝銷金、人心復(fù)雜的地方,我的處世之道,是韓愈的古訓(xùn):‘須就近有道之士,早謝卻無情之友。’”楊受成說。

楊受成是潮州移民第二代,生于香港,從小在父親的鐘表行“成安記”鋪里長大。養(yǎng)成這樣的人生觀,父母影響至深。

“母親善良、智慧、堅毅而又偉大,是我一生中最敬愛的人。她勤儉持家,為了家庭和諧,一直以大局為重,從心底關(guān)愛整個家族,時時教誨我們:對同父異母的弟兄姐妹必須敬愛融和,不分你我,團結(jié)共守楊家大業(yè),絕不可勾心斗角。她的誨訓(xùn),我們家族之間一直秉承守護,團結(jié)一心,這是母親對我,以及整個家族的最大影響。”提及母親的教誨,楊受成記憶猶新。“尤其她的大量,對人胸襟好闊。她雖然讀書不多,性格卻很豁達,容易原諒人,不記仇,人家對她不好,她都會息事寧人,跟我說:阿仔,算啦。”

而父親則教誨他許多人生大道理:做人要講信用、重情義、尊重別人,交朋友要一視同仁。“是有錢人也好,窮人也好,江湖人士也好,大慈善家也好,我們都不可以因為他們的身份地位而攀附和看輕人家。大富大貴的人可能是奸的,江湖人士也可能是仗義之士,人往往不可以貌相。”

在外人看來,楊受成掙下幾十億美金異常輕松,近乎傳奇,楊受成卻認為,“我們當年掙錢是不容易的。現(xiàn)在世界比較文明了,很多事情都規(guī)范了。”他對富二代的未來處境頗為擔心,“他們沒有經(jīng)過大的考驗,沒有窮過,將來可能面臨困難。”

“再不寫便會太遲”

楊受成財富觀、慈善觀的形成過程,其實也是一部香港慈善文化和傳統(tǒng)的變遷史。

英國殖民時期,香港實行地稅制,延續(xù)至今。1949年大陸解放后,突然有約100萬人口涌入香港。1960年代的大躍進,很多內(nèi)地人為求生存,大量涌入香港,人口再次膨脹100萬。彼時的大英帝國已然沒落,無力對急劇膨脹的香港人口提供更多財政支持,情急之下想出給香港富商們在新界提供土地,幫助蓋廠房,鼓勵他們雇傭來自大陸的廉價勞動力,生產(chǎn)玩具、塑料花,然后由港府幫助出口至西方。很多富商因此賺得盆滿缽滿,但隨即這些富商們也拿出了部分財富做慈善,以感激港府的低稅制。

“最近十幾年,發(fā)覺自己記憶力開始衰退,怕年紀越大,會把很多往事都忘掉。而見證我一生經(jīng)歷的母親幾年前病逝,只有她可證實我如何遭高利貸追債,典當手表等往事。很多好朋友,我人生的有力證人陸續(xù)離世,再不寫便會太遲。”在邀請?zhí)战軋?zhí)筆時,陶杰也提出了要求:“一可以審稿,不可以改稿;二內(nèi)容要句句屬實,包括負面的事情。”雙方一拍即合。

陶杰認為,在這個幻變的時代,“勤奮、拼搏、永不言敗”的香港精神應(yīng)該被重新定義,這種“新香港精神”還應(yīng)該增加一項“給予”。而楊受成就符合這樣的定義。楊受成在做出捐贈決定之前,會考察捐贈對象的工作態(tài)度,如果他覺得受捐方的能力、做事態(tài)度皆符合自己的標準,他定會一再支持對方,且會主動做出一些捐贈承諾。

因?qū)懽鳁钍艹蓚饔浀男枰战茉菰L過20余位楊受成的親朋,其中包括李嘉誠、鄭裕彤等香港商業(yè)大亨。“這些人都毫無例外地,對楊受成的善行義舉贊不絕口。這跟楊受成講義氣的天性有關(guān)。”陶杰說。

及至今日,楊受成對內(nèi)地的捐贈已達幾億港幣,他坦言自己“捐得越多,生意就越順。心里也很舒服,很踏實”。若干年后,楊受成想得到世人的如此評價:楊受成這個人疏財仗義、對朋友有情有義、豪爽正氣。“我希望是這樣。”楊受成說。